文档介绍:随访糖尿病异常判断标准资料附件 1 :院内院外管理标准-糖尿病管理标准一、稳定期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一) 判定标准 1 糖尿病高危人群 年龄≥40 岁者,特别是≥40 岁伴超重( BMI ≥ 24 )者; 年龄小于 40 岁者,如有其他危险因素:肥胖( BMI ≥ 28 ); 2 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 高危种族人群; 年龄≥ 30 岁妊娠的妇女,有巨大儿(出生体重≥ 4Kg )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 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高血压患者(血压≥ 140/90mmHg ) 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血脂异常( HDL-C ≤ 35mg/dL ( )及 TG≥ 200 mg/dL ( ),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有糖调节受损史(糖耐量受损和/ 或空腹血糖受损史); 以往有糖化血红蛋白 HB Alc 位于 ~ % 之间;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腰围男性> 90cm ,女性> 85cm ); 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及久坐生活方式者; 长期服用一些特殊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有一过性类固醇诱导性糖尿病病史者; 精神压力大、心理负担重者; 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者, 如: 饮食不均衡,暴饮暴食; 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如吸烟、大量饮酒,不规律作息。 2 糖尿病患者 1 型、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 10 mmol/ L ,餐后血糖< mmol/ L ; 血糖治疗未达标或(和)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 由于害怕低血糖而刻意保持较高的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 开始治疗或改用其他治疗方案时的糖尿病患者; 无症状性低血糖或糖尿病患者有低血糖病史者。(二) 网内管理标准 1 血糖监测标准 血糖监测频率: 血糖控制差的病人应每天监测 4-7 次, 直到病情稳定, 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 1-2 次 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测血糖 5 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自我监测血糖 2-4 次 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每周监测血糖 2-4 次 血糖监测时间 餐前血糖检测: 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 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 餐后 2 小时血糖监测: 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 睡前血糖监测: 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检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宜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方案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的血糖监测方案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达标前每周三天√复诊前一天√√√√√血糖监测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血糖监测达标前或治疗开始时√√√√√血糖监测达标后√√√√达标后每周三次√√√复诊前一天√√√√√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注射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案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达标前每周三天√√复诊前一天√√√√√达标后每周三次√√√复诊前一天√√√√√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短期强化血糖监测方案时间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交替自我血糖监测方案时间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餐时配对血糖监测方案时间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餐时配对血糖监测方案时间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每周 5~7次√√√√√全科医生指导患者将血糖数据上传到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 便于医生查看。上传方式有以下 3 种: a) 登陆健康云判定网址: http://www. ebelter .com/ )点击“会员登陆”输入账号、密码登陆个人空间,自行查看测量数据; b) 到患者附近的健康亭、健康馆及社康自助测量,数据自动上传; c) 购买血糖监护设备,家中随时测量,数据自动上传。 2 基本检查项目和专科检查项目及复查频率 门诊初诊时首先应该进行以下体格检查和化验检查(1 )体格检查:身高、体重、体重指数( B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