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名词解释 1、 Sanger 法测序利用一种 DNA 聚合酶来延伸结合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直到掺入一种链终止核苷酸为止。每一次序列测定由一套四个单独的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含有所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 , 并混入限量的一种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 。由于 ddNTP 缺乏延伸所需要的 3-OH 基团, 使延长的寡聚核苷酸选择性地在 G、A、T或C 处终止。终止点由反应中相应的双脱氧而定。每一种 dNTPs 和 ddNTPs 的相对浓度可以调整, 使反应得到一组长几百至几千碱基的链终止产物。它们具有共同的起始点,但终止在不同的的核苷酸上,可通过高分辨率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同的片段,凝胶处理后可用 X-光胶片放射自显影或非同位素标记进行检测。 2、 Gene targeting vector : 基因打靶载体。是指通过 DNA 定点同源重组, 改变基因组中的某一特定基因,从而在生物活体内研究此基因的功能。基因打靶技术是一种定向改变生物活体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它的产生和发展建立在胚胎干(ES) 细胞技术和同源重组技术成就的基础之上,并促进了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因打靶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研制以及经济动物遗传物质的改良等方面。 3 、基因敲除: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 DNA 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4、酵母双杂交系统: 在研究真核基因转录调控中建立。典型的真核生物转录因子都含有二个不同的结构域: DNA 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激活结构域。前者可识别 DNA 上的特异序列, 并使转录激活结构域定位于所调节的基因的上游,转录激活结构域可同转录复合体的其他成分作用, 启动它所调节的基因的转录。 5 、表观遗传学( ics )是指在基因的 DNA 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 基因功能发生可遗传的遗传信息变化,并最终导致表型的变化。1)、X染色体失活( 2)、 DNA 甲基化( 3)、组蛋白密码( 4)、基因组印记 6 、组蛋白甲基化是指在组蛋白N末端尾部发生的甲基化修饰,是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s , HMT ) 的作用下, 将活性甲基化合物(如S —腺苷甲硫氨酸)上的甲基转移到靶蛋白赖氨酸残基末端的氨基或是精氨酸残基末端的胍基的过程。组蛋白乙酰化是由于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 histone aceytltransferases,HATs ) 将乙酰 CoA 的乙酰基转移到组蛋白N末端上特定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基团。组蛋白磷酸化是指在磷酸激酶等相关酶的作用下, ATP 水解后的磷酸基团与组蛋白 N末端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的结合。泛素化修饰就是组蛋白的赖氨酸残基位点与泛素分子(一类低分子量的蛋白质)羧基末端相互结合的过程。 7 、第二代测序技术(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是对传统 Sanger 法测序的一次革命性的改变,是一次可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 DNA 分子进行序列测定的高通量的测序技术,同时高通量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 8、 DNA 定点突变: 使克隆基因或 DNA 片段中任何一个特定碱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