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0
文档名称:

【现代文学】正德外记-高阳.doc

格式:doc   页数:1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现代文学】正德外记-高阳.doc

上传人:1017848967 2016/3/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代文学】正德外记-高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正德外记作者:高阳高阳( 1926 ~ 1992 )当代作家。本名许晏骈,字雁水。笔名郡望、吏鱼等。浙江杭州人。大学未毕业,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当了空军军官,随军赴台湾。曾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王叔铭的秘书。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 还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他的创作始于 1951 年, 专门从事历史小说的写作。著有《霏罪》、《猛虎与蔷薇》、《凌霄曲》、《花落花开》、《避情港》、《桐花凤》、《李娃》、《风尘三侠》、《荆轲》、《少年游》、《缇萦》、《百花洲》、《大将曹彬》、《慈禧全传》( 包括《慈禧前传》、《玉座珠帘》、《清宫外史》、《母子君臣》、《胭脂井》、《瀛台落日》)、《状元娘子》、《琵琶怨》、《正德外记》、《清宫册》、《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金色昙花》、《乾隆韵事》、《曹雪芹别传》、《汉宫春晓》、《小凤仙》、《小白菜》、《徐老虎与白寡妇》、《红楼梦断》、《大野龙蛇》等。另有学术著作《高阳说曹雪芹》、《高阳说红楼梦》、《高阳说诗》(获 1984 年台湾中山文艺奖的文艺论著奖)等。第一部分大明弘治十八年端午节。时逢佳节,又当盛世,好热闹的一个端午。首辅刘健正在相府中大排筵宴,召集内阁中的一班有文采的属官,分韵斗诗;忽然,门官疾趋上堂,走到刘健身边,弯着腰在他耳际轻声说道:“相爷!宫里张公公派了一名公公来,说万岁爷宣召,请相爷马上进宫。”明朝称太监为“公公”。太监有大有小,职位最高的称为“秉笔司礼监”,可以为皇帝代批奏疏,参预军国大计。但是秉笔司礼监中,并没有姓张的,可知宣召进宫,并非有什么突发的重大事件,需要处理。因此,刘健便问:“可知何事宣召? ”“没有说。只说是张公公派来的!”听得“张公公”三字,刘健心便往下一沉。他知道,门官所说的张公公是指张愉,此人亦是皇帝的近侍, 职务为掌御药太监, 专门照料皇帝的医药——皇帝身子很弱, 六七天以前, 听说咳嗽又厉害了,这是常有的,大家都没有把它看得太严重。如今由张愉传旨宣召,莫非病情有变? “赶快备轿!”刘健起身向宾客拱一拱手,“诸公宽坐畅饮。皇上宣召,我进宫去一趟就回来。”说罢,匆匆入内,换了官服,径自进宫。皇帝的寝宫名为“乾清宫”, 宫门就叫乾清门。刘健到得那里, 已另有两位宰相在等候——宰相一共三位,谢迁是华盖殿大学士,其次是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武英殿大学士刘健。李、谢二人虽早就到达,但以刘健是首辅,所以一定要等他来了,才能一起进见。皇帝住在乾清宫东暖阁,一进门便有三个早已铺好的红呢拜垫,于是刘健领导着下跪磕头,口中说道:“臣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叩请圣安,恭贺节禧!”“三位先生过来!”着便服坐在软榻上的皇帝说,声音相当微弱。“是!”三人同声答应, 站起身来, 随即有小太监将拜垫移近御榻, 三人重复一并排跪下。皇帝慢慢说道:“我承祖宗的大统, 在位十八年, 今年三十六岁了! 哪知道得了这个毛病, 精神坏极;所以跟诸位先生不大见面,以后也见不到了!”皇帝的病,已经好几年了,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从小虚弱,本源不足而起的痨病。不过,皇帝自己很看得开,也不近女色,大家都以为他可以带病延年,不甚忧虑。可是此刻听皇帝语出不祥,不由得都吃惊了。“陛下万寿无疆,”刘健强***劝,“何出此言。托陛下的鸿福,四海无事,正宜静摄。”“我自己的病,自己知道,这是天命,勉强不来。”皇帝干咽了两下,用枯涩的声音,向左右说了一个字:“茶!”于是掌御药太监张愉捧了茶来,双手捧上,轻声说道:“万岁爷请服药了。”皇帝没有答他的话, 用茶漱一漱口, 吐在金唾盂中; 张愉看了一下, 顿时流下两行眼泪。“茶里面有血丝? ”皇帝平静地说。“没有,没有!”张愉急忙拭一拭眼泪,拿衣袖盖着金唾盂,转身退去。“到这时候,何必还瞒我? ”皇帝只有黯然之色,但很快地又恢复了平静,抬眼看着刘健说,“我谨守祖宗的法度, 十八年来没有一天敢懈怠荒忽。不过, 这也是诸位先生辅助之功。”说着,将手伸向刘健。刘健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只捧着伸过来的手,不自觉地鼻孔中息率作响了。“刘先生不必伤心!我还有要紧话说。”“是!”“我蒙皇考深恩,选立张氏为皇后,而幸有了太子,今年十五岁了,还没有选婚。社稷事重,可以传谕礼部,立刻着手举行。”“遵旨!”刘健答说,“臣今天就传旨礼部。”“这件事,要诸位先生费心。”皇帝抬眼环视,不知道什么时候,平日接近皇帝的大小太监已经跪满了一屋子了。“来!写遗旨!”此言一出,每个人心头都是一震!只有秉笔司礼太监戴义应一声:“是!”站起身来做个手势,便另有两个太监,抬来一张上置笔砚的紫檀小长桌,拜在皇帝面前,戴义居中跪下, 执笔在手,静候宣示。“我只一件事不放心。”皇帝说道:“不放心太子!”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了。皇帝一半也由于抚今追昔,想起了悲惨的童年——皇帝和他的父亲——年号“成化”的宪宗,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