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真气运行法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 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 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基本内容(一) 、练功姿式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 1/2 — 1/3 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 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二) 、呼吸与意念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 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 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 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三) 、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练功方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准备就绪, 即微合双眼, 先注视鼻尖片刻, 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 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 每次呼气的时间, 以每分钟呼 8— 12 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 无念无识。练功时若有杂念, 要用数息法制之: 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 — 10, 再回头从 1— 10, 反复进行, 杂念平息, 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 3次, 每次 20 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 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 则每日早、中、晚3 次不可缺。练功约 3— 5 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 10 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在练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振。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 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 一步步趋向丹田( 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日练功 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 10 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日练功 3次, 每次 40 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 40 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 气团逐渐增大, 小腹充实饱满有力, 有时会出现** 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第四步: 通督勿忘复勿助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勿忘); 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 甚或有所退下时, 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 勿助)。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 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本步是关键的一步。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 4—5次, 每次需 1 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 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 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 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 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 尾闾、夹脊、玉枕) 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 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 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 。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 皆可明显改善, 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 脑中) ,可以灵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日 3次, 每次一小时左右。此期间, 会出现头皮奇痒, 舌尖颤麻, 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 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