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主要内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要求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通病质检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及方法一、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一]、确立高质量目标定位,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首先要确立它的质量目标定位,“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才有奋斗的动力;意识引导行动,意识决定行为,品牌意识滋生品牌内涵,品牌内涵滋生品牌标准,品牌标准转化为品牌行为,品牌行为才能产生品牌工程。国优金奖,是国内工业项目最高质量奖项,它要求建设项目要符合国家不同时期的政策导向,综合指标应达到,规模最大、管理最优、科技含量最高,其设计水平、施工质量、综合指标、综合效益应达到同期。鲁班奖则会更侧重于民建工程,它的报评奖每年有一定指标。它要求微观上经得起检查,宏观上经得起历史考验,经过评选,应达到。高质量的目标定位不是虚的,它决不能只是一个响亮的口号、一种美好的愿望。不少业主单位开工伊始,都曾经提出了要争创国优金奖、鲁班奖的质量目标,可最终能够拿到奖项的工程,却是少之又少。国优金奖、鲁班奖毕竟是代表国家同期建设的最高奖项,它代表了,必然是凤毛麟角。参与评优的项目只能是在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精品之中选精品,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有亮点、有特色。当然,会有一些朋友要讲,当前国内建筑行业利润低、工作环境条件差,能够规规矩矩地照图施工、达到国家验收规范的标准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可我要对施工企业的朋友们讲,我们必须居安思危,要清醒地认识到: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大环境,迫使我们必须去努力提高施工质量、提高工艺水平,才能够使我们的企业有立足之地、占领市场份额,才能够生存、发展,你不去努力、不去创新,那么,长江后浪推前浪,不进则退,大浪淘沙,你落伍了,则必然会被淘汰,企业的生存将直接受到致命的威胁。一个企业一旦在市场上无法立足,想要再重新夺回市场份额则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付出几倍的代价也未必能够达到原有的效果。与其在失败的道路上痛苦地拼命挣扎,不如朝着希望的顶峰努力攀登,企业的命运,其实就把握在我们每个员工的手中。工程质量管理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法规、规范、标准为基础的符合性要求阶段,即施工质量须符合要求,也就是照图施工,只要达到了设计、法规、规范、标准指标的要求就可以放行;第一阶段应该是最基本的阶段,也是最低要求的一个阶段,是必须应该达到的阶段。第二阶段就是要在达到符合性要求的前提下,不断进取、持续改进的管理提升阶段。第二阶段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而且应该是有一个定量和定性的目标(或指标),这个目标(或指标)要纵向与历史前后相比,横向与同行之间相比,不断进取、持续改进。第二阶段才是可以促进和明显改善管理水平的阶段、创新的阶段、提升的阶段,是企业应该努力达到的阶段。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参与濮阳龙丰新建工程建设的各有关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和领导,如果大家把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仅仅满足于停留在第一阶段,仅仅满足于符合设计要求、规范标准的基本要求即可,我们的创优期望超越新乡中益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坚定不移地按照第二阶段的要求,提升我们的质量管理水平。纵向与历史和经历相比,与已建成投产的新乡中益相比,比工程管理水平,比工程实物质量;横向与同行之间相比,与同行的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相比,比工程实物质量,比工程管理水平,真诚、虚心、积极、努力地向别人学习,接受和汲取它们的经验与教训,但必须树立信心,树立我们就是能够做到管理水平最高、工程质量最好的信心,不给自己找借口(工期紧、没有经验、条件差。),不给自己留后路(树立必须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坚定信心)。[二]、正确对待创优工作必须正确对待创优工作,不要为创优而创优。创优不是目的,它应该是质量管理的一种手段,一个平台。通过工程创优可以为项目树立一个挑战目标、一个奋斗的方向,它可以凝聚所有参建单位的力量,有助于促使参建员工做出非凡的努力,争取达到追求的目标。创优的根本目的是为业主提供一个高质量的产品,而创优的各种手段、各项检查活动以及最终的评价,都是为了促进各参建企业去努力实现这个目标。项目的评优、评价,则是通过第三方专家的严格检查、考评,对工程质量的一种认可程度的手段。业主方单位,期望凭借创优策划和精细化管理,花同样或即便稍多一点的资金,能够得到一个优质工程,为今后获取更大收益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施工企业创优的意义则在于可以获得更多的工程项目机会。而获得优质工程的相关人员会更容易得到上司的青睐和重用。创建优质工程,我更愿意把它讲成“培育”优质工程。培育一个优质工程,好比培养一个孩子,从婴幼儿就得抓起,时髦一点,现在的年轻人没怀孕就在筹划优生优育的问题。一个工程也是这样,工程初期,在确定质量目标定位之后,一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