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中西建筑文化拼合互补论.docx

格式:docx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西建筑文化拼合互补论.docx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6/3/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西建筑文化拼合互补论.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西建筑文化拼合互补论辜正坤一、从中西文化拼合互补论到中西建筑理念拼合互补论 1 二、民主意识应该占领建筑领域的审美价值判断阵地 3 三、从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看中西建筑理念拼合互补论 5 四、文化包括建筑文化可以和国际接轨也可以不接轨 8 五、中国建筑文化未来走向与展望 9 一、从中西文化拼合互补论到中西建筑理念拼合互补论关于建筑问题,我在很多年前就非常关注,虽然我自己并不是建筑师。其原因在于我很多年来专注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这个课题本身要求我对中西的建筑艺术也从文化的层面做出相应的比较研究。我在中西文化整体比较方面的研究结果之一是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 中西文化拼合互补论"。根据中西文化拼合互补论, 我自然而然地演绎出中西建筑理念或建筑文化拼合互补论, 并用以弥合、消解机械的中西建筑艺术理念融合论的失误。学术研究往往不可避免地要从厘清基本术语、尤其是关键术语的异同入手。就建筑艺术而言,我的探索先从辨证“融合”和“拼合”这两个概念入手。人们可能会觉得“拼合”与“融合”虽不同,但是大同小异,可以相互代替。我的研究却发现, 中国近百年来在哲学、美学、政治、经济、文学、伦理、历史、医学, 乃至建筑、饮食等许多文化层面的学术理解与实践上的偏差与误区,都与这两个概念没有澄清有密切关系。这两个概念看似雷同, 但在实质上和实际操作中的效果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澄清这两个概念,阐明它们的实际应用效果, 对我来说, 是当前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与发展建设的首务。澄清概念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引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就是“哲学问题往往是哲学语言的误用产生的”,事实上许多所谓的哲学问题并非真正的哲学问题,而是由于语言的误用才导致了一连串的问题。推而广之, 很多学术问题也是这样, 往往是由于术语的界定不周造成的。有时只要将一个概念弄明白, 整个理论构架的基础就自然明白。概念之争往往是学术研究的焦点。焦点问题弄明白, 整个理论构架的缺陷或优点随即暴露无遗。我们现在回到中西建筑艺术这个问题上来。中国的建筑艺术在许多层面上优于西方的建筑艺术, 就正如西方的建筑艺术也在许多别的层面上优于中国建筑艺术一样。中西方的建筑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都具有各自所生存的环境所塑造出来的无可替代的种种特色。因此, 毫无疑问, 这两大类艺术, 是应该是并存互补、互动互彰互构互成的。这个理论看起来简单,可是一接触到具体情况,许多学者就不一定认同它了。中西文化融合的说法由来已久, 因此中西建筑艺术理念融合的说法也就理所当然地会被人接受。然而, “融合”的说法是有局限性、有时则是有很大的误导性的概念。由于这个概念使用太久, 人们浑然不觉其误导的性质, 作为一个极具学术含量的理论术语,必须加以严格考察甄别。我用" 拼合" 这个词来取代" 融合" 这个说法,并不意味着我完全反对" 融合" 现象。"融合" 在相当多的场合也是必要的。但是当涉及到艺术这个领域的时候, 我认为" 拼合" 策略在更多的场合应该成为一个更主要的方法或指导思想。融合论源远流长, 人们习焉不查, 因此一直没有人质疑过“融合”这种说法的局限性。全盘西化论者也好, 守成论者也罢, 他们都认为取长补短, 融合东西文化的可能性是理所当然的。多少年来, 我们大家都这样说惯了, 见惯不惊, 不觉得这样说有什么不妥。我从前也糊里糊涂地用过“融合”这种说法, 没有质疑过它。我是在90年代初才发现问题的。我的发现是: 就融合概念而言, 这三派对中西文化如何建设的对策在认识上有颇大的缺陷。融合是一种客观现象, 有时很必要并且确实能够产生好的效果。比如杂种就是一种融合结果。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的产物, 能兼有马和驴的一些长处, 例如高大壮实,尤其是不怕累。生物界还有许多杂交的品种证明融合的优势, 可谓之杂种优势。但是这样的经验不能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加以类推, 误以为只要两种不同的事物都是可以融合而产生好的效果的。在文化建设上, 特别要注意不能简单运用这种杂交原理。因为文化现象和生物现象在杂交融合上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是非常复杂多样的, 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可融合者, 有不可融合者, 有大半可融合者, 有小半可融合者。凡融合不了的成分,即可用拼合法。拼合法的情况也一样, 有宜拼合者, 有不宜拼合者, 有大半宜拼合者,有小半宜拼合者。因此拼合法与融合法必须交相使用。就我目前的研究结果而言,在中西文化这两个系统之间, 由于其文化致同因子(现在有人称之为文化基因)差别很大, 故我们看到拼合法应用的空间更大些、也更合理些。生物杂交文化杂交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需要注意: 生物杂交后产生的杂交品种可以和没有杂交的其他品种同时存在, 而文化杂交后, 杂交倡导者却往往只倡导让所谓杂交品种存在, 主张淘汰掉原来的文化形态。例如五四时期的新文化先锋陈独秀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