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19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9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4/4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9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9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读文学名著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的学****冃标是理解课文主耍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本课第一课时设计的冃标是:一、认识本课生字。二、理解课文内容,说清借箭的过程。•这个冃标的设定依据Z—是课后练****题。在设置问题的环节中,也是紧扣住这些涉及主耍内容。为了弄清文章主耍内容。我由解析课题开始,设计了自疑“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中有哪些人物?”通过学生的问答,将人物联系起來,说说在这些人物Z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什么事情把这些人物联系起來,这实际上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当这些问题抛出后,便开始引导学生明白:回答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借此机会将文章分了段和概括故事梗概。在初步探讨借箭过程时,我让学生从“借箭过程”的区间(6~9自然段)进行品味。在此,我出示了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并就此一问“面对此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见了,他们的反应怎么样?心里都会怎么想?”学生抓住鲁肃的“吃惊地说”与诸葛亮的“笑着说”的对比,体会到了诸葛亮的镇定和胸有成竹。为了领悟诸葛亮的借箭过程,在过渡的时候我设计了“请画岀借箭路线图,并说岀你的依据是什么?”在加深学生对借箭环境熟悉的基础上,我提问了“为什么先是船头向西船尾向东然后再调整过来?”据学生的问答來看,他们理解到的是“为了保持船体的平衡”o从整个流程來看,针对学生的课堂提问。应该与课后的思考练****题紧密结合,为了避免问题的过多、过碎。我借助课后的思考练****题进行问题设置,以“主问题”的提问形式,下分设若干为主问题服务的小问题解决问题繁多、杂碎的毛病。但下设的小问题应该是围绕着主问题,环环相扣的。这样以主问题为屮心,小问题紧靠成为一条线的方式,可以让课堂变得整体紧凑。虽然整堂课都比较顺,都能按教学环节进行,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