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青少年德育工作改进建议.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青少年德育工作改进建议.doc

上传人:小雄 2020/4/4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青少年德育工作改进建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青少年德育工作改进建议\=\一、新吋期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传统“应试教育”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一直以来以主课考试分数高低为学生“好”与“坏”的衡量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的现象没有改变,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而口,许多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只靠思想品德课。事实上,思品课程本身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现在教师、家长、学牛都不太重视,很多是由工科毕业的辅导员担任,有些教师自己本身素质也不行,缺乏较高的人文素养,又加之学校各种规定太死,上课形式过于简单,这就导致了这个课现在越上越教条、越上越干巴,不受欢迎。现在的道德教育变成了“应付”与“应景”行为,为了“应付”上级考察,为了赶时髦“应景”。这样一来,德育工作就成了学校主要课程教学工作之外可有可无的附属品。(二)方式方法上过于单一。德育教育的手段许多中小学校的德育不重德育实效,只注重“说教”与“灌输”,方式简单化、机械化。学生在学****过程屮,无法产生真正的学****动机和热情,因此,学生不太情愿进行道德的自我教育。教师也只是借助背诵、考试等方式来进行强制性学****让学生掌握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这种说教与强制性的教学方式,根本没有办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得到学生的认同,更难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要,而产生共鸣,即而将正确的道德面内化于心,再外化于形,另外,这种方式效果比较小,有时候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三)德育合力尚未形成。青少年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共同配合。但目前,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德育之间没有建立交流沟通的长效机制,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德育资源的整合和合力的形成。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当前育儿观影响,家长无底线地重智力,不重德育,使某些青少年产生自私自利,任性野蛮,懒惰冷漠,不尊敬师长,不关心他人和集体等等不良思想道德行为现象,与学校德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同时,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环境的影响,一些成年人道德缺失、搞封建迷信;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使学校的德育效果大打折扣。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建议(一)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倡导“大德育”观,把德育延伸、拓展,并将其置于整个学校、社会、家庭的多样性活动的高度来定位,宣扬“人人都是德育师”、“处处都是育人环境”、学校里则倡导“课课都渗透品德教育”的理念。全社会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去约束自己不好的****惯,不好的做法,尽可能地去减少自己的负而影响,创造一个好的德育环境、好的德育氛围。将德育放在史加开放的环境之中,反对封闭式的孤立的德育系统。(一.)理清德育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充分体现时代性,加强青少年德育的薄弱环节。一是加强协同合作,优化德育环境。做好协同合作,同司法、公安、环保、妇联、卫生、计牛委、关工委等政府部门一起在中小学校开展法制教育、行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绿色教育、国防教育等活动,会同家庭、社区和社会各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则要依托课程教学与活动设置,多角度全方位地策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即建立一套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同时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互为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