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先学后教,关键在先学——《竹影》教学反思博乐市一中语文组陈燕我在初一(6)班上了一堂公开课,课题是《竹影》,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了学案,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准备的并不好,所以很多时候还是自己讲得多了,我觉得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决定了先学后教能否顺利实施,所以我认为在我们这样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校,先教再学是有存在的合理性的,下面我先从我的教学设计说起。《竹影》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丰子恺先生回忆儿时和玩伴在自家院子里画竹影评竹影时在父亲的引导下步入艺术殿堂的一篇叙事散文,结构清晰,内容平实,但内涵丰富,语言简洁朴实也不乏精彩雅致的生花妙笔。要上好这篇课文,首先要对课文烂熟于心,深谙课文的精髓并授之余学生。所以我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一方面借助于教参,另一方面自己也另辟蹊径,在备课中更多的是加入自己的理解。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知道这篇课文对于学生而言,阅读不存在难度,重点在于懂得作者如何从生活中信手而得写作素材,懂得为文精彩不一定要十分华丽的语言,只要文从字顺,交代清楚也可以成为一片好文章,懂得成才不仅需要天分和兴趣,更需要后天的引导和教育。正因为如此,我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定位简单清楚,没有空话和套话,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定的:1、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素材,让生活走进自己的视野2、学会用线索将事例串联起来。3、学会赏析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其次,是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要有层次和梯度,还要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展现更多的语文味。例如朗读的教学,我认为没有朗读的语文课是不完整,缺乏语文味的。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要能用普通话进行流利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所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后,我就对学生进行了朗读的训练,要求学生在领悟把握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后,能在朗读中准确反映出来。第三,在本课最重要的环节——佳句赏析,也就是落实教学目标3。我先从例句入手,为学生提供赏析的范例,然后让他们按照范例的的格式进行尝试。如“1、例句:院子里的光景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变成短音节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把傍晚的光线比喻成长短音阶,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傍晚阳光明暗和色调冷暖的变化,具有音乐的美感。牛刀小试(1)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这句话运用,把比喻成,形象生动的表现了(2)月亮已经升的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这句话运用,把竹叶赋予了,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我这样做,除了让学生感到容易入手之外,更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