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集.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集.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4/6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00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让学生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在设计这节数学课时,着力体现以下一些新课标理念:,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数智慧星、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例举生活中100以内数的应用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二•师生角色传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争夺智慧星、估测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种子、挑自己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的猜数游戏、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学生喜闻斥见的方式。尤其在汇报小组合作数百以内数的方法时,就是一个小型的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本课学****的各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某种探索知识的任务(数的方法),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小组合作数种子、举生活实例)后,教师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鼓励,并奖给智慧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斥。数的顺序教学反思数的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的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在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岀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填写百数表时,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所以我让学生去独立填写,从而形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为进一步加深对各数的顺序的记忆,也为理解和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打下基础。2、通过对百数表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冃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一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比较活跃,效果较好,但是时间上把握的不太好,在观察这一环节花费时间太多,后面有2道****题没有完成,以后教学时耍注意适当控制。《多一些,少一些》教学反思1、 利用〃猜想"的情景引入新课,为新知识作铺垫,通过数的变化,让学生明确数目增大,比较结果也会变化。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我发现学生表现积极学****气氛活跃,用词也很准确。总之引入新课阶段达到良好效果。2、 在例题探讨过程中(比较三所学校的学生人数),首先教师应以平等的意识,宽容的心胸接纳学生,亲切地和学生说话。比较多少,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数相比,所用词也会不同。应启发学生用哪个词描述更为合适?那就要采用充分让学生讨论,达成一致,用〃多得多〃比较恰当。所以"90比40应该'多得多’,80比65才应该是’多一些'“。3、 在例题的拓展中,学生举手非常活跃,都想把表现自己,我忍不住多提问了几位学生。其实要让学生用同桌或前后相互说一说,提问形式毕竟有它的局限性,达不到人人参与。4、 学生对超市里一些商品根本不知道实际价钱,缺乏感性认识,课中有这种练****建议:应适当修改。〃猜一猜〃的练****形式很好,如果学生猜不中时,老师就采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和"少得多〃提示,让学生逐步调整。也可以学生之间互相猜一猜,效果更好。5、本课教学设计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空间,学生对学****数学发生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整十数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要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学生说:“需耍知道没打开的和小朋友发下去的。”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二”,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耍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耍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耍的。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二”和“35+30二”的算理后,我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