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8
文档名称:

1 古诗词三首.doc

格式:doc   页数:8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 古诗词三首.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 古诗词三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 1、认识 2个生字,会写 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学****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明诗意,背诗词,积累语言教学难点: 品味诗句教学创新点: 边学边练,实时反馈课时安排: 三课时教学过程: ○1 独坐敬亭山 “古诗词三首”,教师导入:把这个课题和以往的同类课题比一比, 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吗? ,教师相机训练学生规范的表述:……是诗,……是词。 3 .教师过渡: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之说。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儿说,就是唐朝的诗写得最好,宋朝的词写得最好。诗和词,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这些我们先不谈,咱们一首一首地学,慢慢地就明白了。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教师相机评点:是否读正确了?注意“相”字的读音。 ,训练几个学生朗读全诗,教师横向评价:诗味读得最浓的是谁?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6 .教师过渡:诗和词,最大的作用就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李白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先来听一段小故事: ……在被迫离开长安十年后的一天,李白在游完安徽宣州郊区的敬亭山之时,写下了这首诗。一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受? ,教师相机:(1) 这种感受在诗题里边有没有表现? (2)在诗句里有没有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着重注意“闲”和“厌”的解释。 2 , 引导学生体会“只有”一词的深意:能陪伴李白的,只有一座无言的敬亭山。这句话当中的“只有”什么意思?只有,就是除了敬亭山,什么都没有!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是眼前的青山,身边的孤独! 9 .教师过渡:学了这么久,也不知道同学们学明白了没有,听老师说一段话,看老师说的是哪一句诗?教师引读:天上的鸟儿都结伴飞走了,不见了踪影;那一片白云, 它也飘走了,只留下孤孤单单的我。这世界上能陪伴我的,恐怕只有眼前的这座敬亭山了。 。 ,笔记,背诵、默写。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孤独只有教学后记: 要准确地理解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就一定要插入李白写这首诗当时的情况。如果学生不知道李白是在被迫离开长安,孤身一人漂泊十年之后写的这首诗,那很容易误解其中的情感——有可能把这首诗当作一首游山玩水的休闲诗作来读。正因为这个考虑,我插入了一段类似于李白小故事的叙述,详述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的前后情况。从现场效果来看,我觉得这样操作是很正确的!学生一下子就能体会到,诗当中倾诉的其实是一种浪迹天涯、四处漂泊、无人相伴的“孤独”的感受。 3 ○2 望洞庭 1 .教师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说过, 《忆江南》是一首词, 《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是两首诗。合在一块儿,我们就把他们称作“古诗词三首”,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二首诗《望洞庭》。首先跟老师读一读这首诗。 ,请两位学生读:(1)教学生正确地朗读“和、磨”;(2)叫学生正确地书写“庭、潭、螺”。 ,教师训练学生说话,用三种方式介绍诗人“刘禹锡”: 4 .教师过渡:刘禹锡在这首诗里边,写了很多美景。听老师读一读,你仔细听, 看你从诗中看到了几处美景? 5 .教师朗读,学生表述,教师要求学生逐一标画后,连起来说:诗中写了如下美景,分别是湖光、秋月、潭面、洞庭山水。 6 .学生齐读,要求读出画面的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所描绘的美好景象。教师要注意在学生表述不清的时候,用课件、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反复表述: 月光融化在湖水里,平静无风的湖面,看起来像是一面没有打磨的镜子。遥望洞庭湖山水美景,真像是白银盘里放着一枚青螺啊。 7 .教师指出其中的两处比喻,引导学生体会刘禹锡的情感,并与《独坐敬亭山》相比较表达上的异同:都是写景的诗,但抒发的情感不一样。《望洞庭》抒发的是内心的愉快,而《独坐敬亭山》抒发的是内心的孤独。 ,想象画面。 ,学生笔记诗的意思,背诵、默写古诗。板书设计: 写景抒情 4 教学后记: 为自己的讲解,找个依托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如何穿插进行生字教学,我一直都感到很为难。但经过这两节课的尝试,我觉得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进行古诗词字词教学识,学生的朗读是个可靠的依托——依托学生的朗读,来穿插进行古诗生字的教学。说白了,学生的朗读,不过是教师为自己的讲解找来的一个“托儿”,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首古诗。生1:望洞庭……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