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组合作教学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因此, 教师应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问题。分组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依学生特质分组。 2. 分组要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 如果是 4 人合作小组, 一般以一个优等生,一个学困生和两个中等生为主要构成原则。 3. 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 4. 教师要动态化变更小组成员,活泼合作学习的气氛。二、制定有效地合作学习规则首先教师要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 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力量; 让他们明晰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第二,教师要给每个小组下达任务, 分配工作。小组内设小组长, 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 组织成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小组长可以轮换制, 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为更好地执行以上学习规则,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教授和训练。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过惯了“小皇帝”的生活,教师要不断教他们学会尊重、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 学会在合作中进行关系的协调, 能取长补短, 相互理解, 彼此支持。除此之外, 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 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避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 2. 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3. 认真倾听的习惯。 4. 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学习规则的习惯。三、设计科学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对合作学习任务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影响着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因此,在下达合作学习任务之前,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1. 设计小组活动时应考虑教学目的, 既怎样把课本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交际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 选择有价值的内容, 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和形式化。 3. 教师要根据讨论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任务有关的背景知识或相关的资料,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有一定的基础。 4. 教师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的难度要适当。太难时, 会出现“冷场”的局面, 学生面面相觑, 不知如何表达, 太简单时, 学生就会不屑一顾, 随便说几句, 甚至会借此机会闲聊、说笑, 形成表面上的“假热闹”。四、教师要正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我们经常看到, 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就松了一口气, 似乎这是课堂中得以放松、休息的机会, 只要给学生做一个纪律维持者就可以了。这就是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没有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共同学习的合作者, 从而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担当好以下几个角色: 1. 合作学习的调控者和促进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仔细观察各组成员的合作情况, 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如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 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 及时制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霸权主义, 扩大学习交流的参与面, 使每个组员都有均等的表达机会; 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 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予以纠正, 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 教师还要特别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和“冷场”的小组,给他们鼓励和指导使他们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