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反思性实践卓越幼儿园教师成长路径.doc

格式:doc   大小:79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反思性实践卓越幼儿园教师成长路径.doc

上传人:小雄 2020/4/7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反思性实践卓越幼儿园教师成长路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反思性实践卓越幼儿园教师成长路径【摘要】反思性实践有助于幼儿园教师实现从“工具性”到“主体性”的超越,并引发幼儿园教师职业形象的重构和培养体系的变革。幼儿园教师必须在持续的教育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经历和体验,并对这些经历和体验进行反思,以不断重构自己的信念、知识、技能体系。反思内容宜釆用科学和伦理的双重视角,反思主体应倡导个体与团体的多元互动。就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而言,采用基于反思的“模仿-创新”工作模式是一个被实践证明颇为有效的专业成长路径。【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成长路径;实践;反思【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3-0032-05一、反思性实践概念的哲学解析反思是近当代西方哲学中普遍使用的一个哲学概念,通常指“人对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理感受等的思考”,(1〕或“表示思考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理感受,描述或理解自己体验过的东西,即自我意识”。〔2)孙正聿认为,反思即“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3〕“反思”的突出特点在于,把日常生活乃至科学理论中人们****以为常的观念、行为、“世界图景”拿来加以拷问,尤其是对构成这些观念、行为、“世界图景"的前提和基础进行拷问。实践作为一个哲学概念,通常是指“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从要素上来讲,至少包括目的和手段两个方面。无论是目的的确定还是手段的选择,都离不开思维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是不可分割的,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人的思想存在两个基本维度,即“构成思想”的维度和“反思思想”的维度,(4〕人们通常运用的是前者,即思维活动往往直接指向问题解决。问题是个体以自己的知识积累、能力基础、价值体系为参照,针对所面临的情境而生成的矛盾状态。个体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其实践中的思维活动越容易****惯化、模式化、经验化。这或许有益于快速解决问题,但同时也容易将问题单一化、简单化。从对哲学意义上的“反思”和“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两者的结合意味着“构成思想”和“反思思想”的合二为一。无论最终的旨趣在于理论建构还是实践变革,反思性实践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对于实践活动质量的改进而言,反思性实践比传统实践更具优越性,它不仅仅直指问题的解决,更对思维活动本身进行反思,使得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逻辑前提、价值假设、情感基础等成为重新思考的对象,并最终导向对实践活动(尤其是实践所面临的“问题”)的重新界定和变革。二、反思性实践对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意义(一)从“工具性”到“主体性”的超越教师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工具属性,即教师受第三方(包括国家、家庭等)的委托,负责对特定的对象(儿童)施加影响,以促使其身心发展符合第三方的期待与要求。二是作为个体的属性。教师是人,具有人所特有的主体性特征,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总是会寻求对自身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本身的全面把握和掌控,这不仅需要教师把握如何教的策略,也要把握或者至少是参与到培养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等的决策中去。近年来,有学者认为,“现实中教师主体性的缺失非常突出”(刘云艳,2001),“教师主体性被遮蔽,确切地说是教师教育主体性的缺失,即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自主性、独立性、创新性的缺失”。(5〕事实上,教师的主体性并不是不言自明的,“教师主体是具有工具性的主体,并非真正意义上具有生命色彩的主体。教师只有本人成为主体,不再仅是计划实施者和知识传递者,才可能富有生气和色彩地创造'人的教育’”。⑹那么,教师何以沦为“工具性”的存在呢?概括地讲,当教师以外在于自己的“他律”为指引,被动地、顺应地、通过技能性和操作性的工作模式去追求可测量的物质性目标时,其''工具性”就展现出来了。如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所指出的:“现代教育已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这是很可悲的事情。这种倾向带来两个害处,一是教育变成政治经济的工具,进而失去了它的天生性及尊严。二是由于只承认实用性知识和技术的价值,便使从事这类学科的人们沦为知识与技术的奴隶,随之产生的结果,便是尊严的丧失。”(7〕就幼儿园教师而言,如果只是接受机械的训练“获得”各种“职业技能”,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所规定的任务,而不去思考自身职业的价值、问题、策略、变革,不去关注儿童和自身的生命质量,就只能变成“会说话的工具”。如何实现从“工具性”至性体性的超越,或者说,实现教师主体性的回归呢?虽然从教初期的教师可能会更多地呈现“工具性”色彩,主体性可能会更多地体现在专家型教师身上,但时间并不是实现这一超越的决定性因素。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的实践及其对于实践经验的反思和重构。只有当教师努力反思和追问自身事业和生命的意义,寻求有效和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以自身的理想、信念、学识、技术来参与制订自己专业领域的规则时,一个具有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