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特点及其应用领域.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特点及其应用领域.doc

上传人:fy3986758 2016/3/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特点及其应用领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及其应用分析一、重金属治理技术类型及其特点分析目前, 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通常包括客土法、热解析和电动修复等。(1 )客土法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采用机械挖掘、清理干净,再用洁净的客土回填。污染土壤被转移到固体废物填埋场经固化/ 稳定化处理后进行填埋处置,或者送往水泥窑处置。对于污染较轻的土壤,通过在土壤表层加入大量干净的客土后、翻耕混匀, 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国家土壤标准值之下;或者通过机械翻耕方式,将表层污染土壤与底层干净土壤进行位置互换,原来的表层土壤成为新的底层土壤,原来的底层土壤成为新的表层土壤,这样减少了污染物与植物根系的接触,从而达到减轻危害的目的。优点:客土法对于污染重、面积小的土壤具有非常明显的修复效果,治理效果明显、彻底。缺点: 对于大面积污染土壤的修复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成本高,而且洁净土壤的来源也难以保障。另外,客土法容易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而且转移到下层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很容易导致重金属的释放、转移进入地下水,造成新的地下水危害。(2 )热解析法通过对土壤加热升温,将挥发性污染物从土壤中解析出来,并进行收集、处理。目前,热解析法主要用于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如石油污染土壤。对于挥发性重金属(主要是***、硒)污染土壤修复,理论上可以采用热解的方法。但是,由于热解析法需要在 300 °C左右进行,易使土壤有机质和结构水遭到破坏而丧失土壤功能。同时,挥发的***蒸汽等进入大气会造成二次污染。由于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每立方米土壤的修复成本估计在 1200~1500 元人民币左右。 2 (3 )电动修复将电极插入受污染土壤,通过施加微弱电流形成电场,利用电场产生的电渗析、电迁移和电泳等效应,驱动土壤中的重金属粒子沿电场方向定向迁移,从而将重金属富集至电极区进行集中处理或分离。电动修复技术是一种原位修复技术,可有效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但该技术局限性非常明显,仅适用于小面积的污染区土壤修复。对于大面积污染农田的修复而言,由于工艺复杂和成本高昂, 该技术基本不具备可行性。 化学法根据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特点,通过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质或化学药剂,经吸附、氧化还原、络合、沉淀或者矿物学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 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能力和生物可利用性,大幅度降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使植物中重金属浓度满足食品质量要求。常用的化学修复方法有原位化学稳定化、化学淋洗、萃取分离等。(1) 原位化学稳定化通过向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改变重金属的形态或价态,将重金属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能力差且毒性更小的化合物或矿物相形态,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不再具有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大幅度降低,对食品安全不再构成直接威胁。原位化学稳定化技术是工程中常用的修复技术。原位化学稳定化要求科研人员根据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重金属的类型和赋存形态确定稳定化药剂的配方,在保证重金属稳定化的基础上,确保化学药剂对农田土壤不会带来二次污染。优点: 可以实现大面积污染土壤的快速修复,成本较低,工艺过程简单。缺点: 被稳定化的重金属仍然存在于土壤之中,因此为了保证重金属稳定化的长期效果,针对不同质地类型的土壤和不同的重金属赋存形态,必须采用不同的稳定化药剂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