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凝血功能检查.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凝血功能检查.doc

上传人:柯 2020/4/8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凝血功能检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凝血功能检查(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参考值】手工法与血液凝固仪法11~13s或(12±1s)。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为异常。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s。国际标准化比(INR)+。【临床意义】 :先天性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Ⅶ、X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纤溶亢进、DIC、使用抗凝药物(如口服抗凝剂)与异常抗凝血物质等。 :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同(APTT)测定【参考值】手工法:为31~43s。测定值与正常对照值比较,延长超过10s以上为异常。【临床意义】 :见于因子Ⅻ、Ⅺ、Ⅸ、Ⅷ、Ⅹ、Ⅴ、Ⅱ、PK(激肽释放酶原)、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与纤维蛋白原缺乏,尤其见于FⅧ、Ⅸ、Xl缺乏以及它们抗凝物质增多;此外,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与诊断狼疮抗凝物质常用试验。 :血栓性疾病与血栓前状态。(三)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参考值】2~4g/L。【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灼伤、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等以及血栓前状态、部分老年人等。 、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四)D-二聚体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小于200μg/L。【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自溶解功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水平升高,表明体内存在着频繁纤维蛋白降解过程。因此,纤维D-二聚体是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关键指标。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在钝性心肌外伤、心肌挫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心肌损伤、药物损伤、严重脓毒血症所致左心衰时cTnT也可升高。(二)糖化血红蛋白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产物是糖化血红蛋白,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可以观测到120天之前血糖浓度。【参考值】%以下。【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控制情况: 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师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