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鹿邑太清宫导游词 .doc.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鹿邑太清宫导游词 .doc.doc

上传人:我爱网 2016/3/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鹿邑太清宫导游词 .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鹿邑太清宫导游词鹿邑太清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集, 为老子的诞生地。据史志记载, 东汉延熹八年( 公元165年), 桓帝刘志派中常侍管霸前来创建, 始名老子庙。唐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 ,李渊为了便于对天下的统治,抬高家族地位,就听从吉善行的建议,认老子为祖宗, 派人在汉老子庙的基础上予以扩建, 规模如京城王宫, 做为皇室家庙。乾封元年(公元666年) ,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增建“紫极宫”、“太清楼”,改庙名为“玄元庙”。到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 ,又册封老子母为“先天太后”,在汉李母庙的基础上,扩建成洞霄宫,位置在太清宫北一里。至玄宗李隆基时,太清宫又有增建, 规模达到鼎盛, 占地八顷七十二亩, 周围四十里, 宫内建筑排列有序, 琼楼玉宇, 金碧辉煌。太清宫称前宫, 洞霄宫称后宫。前宫祀老子, 后宫祀李母。两宫中隔一河, 河上有桥。河名“金水”,桥称“会仙”。唐开元年间, 玄宗皇帝又亲朝太清宫, 为老子上尊号“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 改庙名为太清宫, 又亲手为五千言《道德经》作注, 刻石立于太清宫。该碑至今犹存, 和太清宫及其所余历代碑刻一起,于八六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 2001 年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唐一代,皇室常驻五百军士镇守太清宫。唐末黄巢起义,太清宫毁于兵事。宋真宗年间重建,又拨国库款重修太清、洞宵二宫,规模比唐时有加。重修时并立有“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会真桥记”等碑刻, 碑刻至今尤存。重修后, 真宗皇帝亲率满朝文武来太清宫朝拜。真宗所立“先天太后之赞”碑,通高八米,宽二米,二龙幡伏于碑首,神龟支撑碑下,为真宗御制御书并篆额的“三御碑”, 且书法秀美, 石质坚细, 至今保存完好, 是太清宫所存之琳琅珍品。以后屡修屡废, 金元明清各代都有重修碑记。元代中统年间, 皇帝又颁发了圣旨和执照, 对太清宫予以保护,碑刻今存。至清代重修时,规模尚十分可观,然与唐宋盛时相比,仅存“十一于千百也”。而现在与清时相比, 又是仅存“十一于千百也”。太清宫现存主体建筑太极殿五间, 铁柱一根, 古柏三株, 碑刻九件, 望月井一眼。洞霄宫仅存清代建筑三圣母殿五间, 娃娃殿三间,宋碑一通。据《后汉书》和《鹿邑县志》记载, 太清宫建于东汉延熹八年(165 年), 始名老子庙。当时汉桓帝两次派大臣到鹿邑朝拜老子建老子祠,并立老子祠碑。《水经注》载涡水又北,适老子庙东, 庙前有二碑,在南门外,汉桓帝遣中官管霸祠老子,命陈相边韶撰文。碑北有双石阙, 甚整肃是也。此后, 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典籍中都有皇帝亲谒或派大臣拜谒的记载。特别是唐朝帝王, 对老子更是尊崇有加, 自称是老子后裔, 尊老子为圣祖, 以老子庙为家庙。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三年(620 年) 封老子为始祖, 大兴土木建造宫阙殿字如帝者居。高宗李治于乾封元年(666 年) 幸老君庙,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创建祠堂,称紫极宫。武后武则天于光宅元年(684 年) 追封李母为先天太后, 扩建李母庙为洞霄宫, 俗称后宫, 其规模相当宏大。唐玄宗李隆基曾两度亲渴老子庙, 于开元十三年(725 年) 加封老子为高上大道, 金阙天皇大帝,亲为《道德经》作注,御笔全文镑立《道德经注》碑一通。天宝二年(74 3 年) 李隆基下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