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比较教育学(一).ppt

格式:ppt   大小:39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较教育学(一).ppt

上传人:独角戏 2020/4/8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较教育学(一).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的概念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揭示不同国家教育的特点,判明决定和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探索教育发展趋势,作为本国改革教育接见的一们新型教育学科。第二节比较教育学的发展比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从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首次提出比较教育的计划到现在,大体上可以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长朱利安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的提出到20实际初;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一、比较教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1817~20世纪初)朱利安在1817年发表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标志着比较教育发展第一阶段的开始。他提出四点建议:、比较教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20世纪初~1945)康德尔是美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他在1933年发表的《比较教育》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作。中国比较教育在这个阶段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世界教育状况》一书发行,到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共出版外国教育和比较教育专著及译著四十余部。主要代表作有:庄泽宣的《各国教育比较论》(1929)钟鲁斋的《比较教育》(1935)常导之的《各国教育制度》(上卷1936下卷1937)罗廷光的《最近欧美教育综览》(1939)形成三种体系:一种是问题比较体系,当时称为列国并比法;另一种是国别教育体系,以国为单位,全面介绍该国各种教育情况,当时称为逐国叙述法。再一种是综合体系,既有国别教育的叙述,又有问题比较,以国别叙述为主,当时称为折衷法运用了历史学方法三、比较教育学的第三阶段(1945~现在):(一)研究制度化,规模迅速扩大在此阶段国际教育组织相继成立。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汉堡教育研究所;1956年成立了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196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附设了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1968年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附设了教育研究和革新中心。(二)研究方法多样化50年代以前,各国比较教育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以康德儿、汉斯、施奈德的历史学的方法为主。进入50年代后,康德尔仍然用这种方法继续比较教育研究。由于社会科学的发展,50年代末就有人把社会科学的概念和方法引进比较教育的领域。(三)教育成果大量增加在这段时间,各国的比较教育刊物,如美国的《比较教育评论》(1957年创刊)和英国的《比较教育》(1964年创刊)等,也发表了不少比较教育研究的论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