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我的“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心得.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的“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心得.doc

上传人:1294838662 2020/4/9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的“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心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的“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心得【点击进入高效课堂专题专栏,阅读更多内容!】大家下午好!今天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心得,我倍感荣幸!高效课堂的本质是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核心是导学案的编写和运用及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一、学习小组的组建以及管理。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本班学习小组通常由8名学生组成。(1)全面了解,组建小组。在组建小组之前,我先对全班学生的构成、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准则进行小组的划分。简单的来说就是组内成员男女搭配,优差搭配,性格搭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成绩我将每组学生编上序号,1、2分别坐在正重点,旁边做4、6和3、5。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2)明确分工,各尽其责。实践告诉我,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我认为学习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2)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3)学习成绩应该优秀(4)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5)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要有创新精神。在确定小组长之后,还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长确定学科长,记录员,发言人等,使,使每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车”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小组凝聚力。(3)齐心协力,百花齐放。在学习小组建好之后,让小组成员共同磋商、集思广益,为小组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组名,共同制定组规,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4)方法导航,完善评价。实验初期,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我发现只有少数能力较强的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在一旁看或听,合作交流变成了看热闹。参与交流展示的大多是学科长、小组长等能力较强的学生。组内的其他学生则是选择倾听。结果能力强的学生越来越强,能力弱的学生越来越弱。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一方面改变了单一的群学模式,先给学生自学和对学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群学交流吗,答案一致的没有必要讨论,有不同观点再展开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我加大了对小组长的培训力度,要求他们在合作交流时,先安排组内的“潜能生”交流,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完成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然后按座位顺序依次发言,最后由学科长补充。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鼓励,“潜能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大家的关注,感受到了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认可和肯定,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现在,全班同学课堂上都有交流和展示的机会,他们在展示汇报中获得了成功感,激发了学习欲望,增强了自信心,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和自信心都有所增强。优等生成了老师教学的好帮手,学生的小老师,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潜能生也能在本组学生的帮助和鼓励下按时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刚刚实施时,没有系统规范的评价依据,多靠即时的口头表扬来激励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尽管八人小组的学习形式已经建立,但是心连心的凝聚力却还没有形成。在学校数次培训和指导的启发下,我,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