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材料作文“如果”导写文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个医生给病人治病,病人最终还是死了。医生对那些送葬的人们说:“如果病人生前戒了酒,洗了肠,就不至于丧命。”在场的另一个人回答说:"高明的大夫,事到如今,你说这些话,已是毫无用处的了,你应该在病人生前患病的时候,用这些话去劝告他。”(《伊索寓言》)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新材料作文并不强求一定要符合原材料所指向的立意,考生可以从材料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做出与材料相关(而不是完全相符)的立意。这则材料是一则寓言,一般寓言都有它相对固定的寓意。从故事的侧重点来看,应该是讽刺这个医生的。材料的重点在后面,“在场的另一个人回答说:'高明的大夫,事到如今,你说这些话,已是毫无用处的了,你应该在病人生前患病的时候,用这些话去劝告他。'”人死了,再说这样的话,已经毫无用处了,要想有用,应该是生前患病的时候。这个意思比较清楚地表明,寓言意在讽刺那种事前不发表意见,事后才高谈阔论、显示有先见之明的人。这与中国的俗语“事后诸葛亮”、“马后炮”说的是同一意思。这就可以立意为:要在事先做好防范,不要做“事后诸葛亮”。但作文的要求是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可见上面分析的只是一个角度,一种立意。还有什么角度呢?比如医生的话:'‘如果病人生前戒了酒,洗了肠,就不至于丧命。”这句话对于已经死掉的病人来说虽然是毫无意义的,但对于生者是否有提醒或警示作用呢?对于死者是“事后诸葛亮”,对于其他人呢,就可以是“事前诸葛亮”了。因此也可以立意为: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防患于未然。这是逆向思维。范文展示还是事前提醒好徐芸前几天看到校园公示栏里贴出了一个通知,通知说下周气温下降,提醒学生特别是住宿生,要注意添衣防寒,以免感冒影响学习。看到这个通知,感觉很温馨。过去每到降温,班上总有同学感冒咳嗽,有时甚至上课都“枪声"不断,这时班主任就会批评大家不知道加衣服保暖。不仅是添衣防寒这样的事。生活中许多时候,如果能在事情发生之前,给人以提醒和警示,就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花圃草地上竖一个爱护花草的提示牌,稍有公德心的行人就不会为贪便道而随意踩踏;十字路口的一面''为了你和他人的幸福,请走人行道”的广告牌,提醒行人注意道路安全。现在有许多部门实行的重大事件事先提醒制度,也充分说明政府转变施政理念,开始注重事先警示的作用了。古人所说的“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❷;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就是强调事先有所准备,不论是“言”、“行”,还是“道”,只有事先有所“豫”,才能不至于"废”。实际上,生活中像这样需要事前提醒的事,很多很多。但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时候却并没有做到事先提醒。有的只是“守株待兔”、疲于奔命,却从不会主动出击,化险为夷,常常在事情发生之后,或批评指责,或大谈教训。某地发生火灾了,消防部门才想到查找火灾隐患,出台整改措施;公园的湖里发生溺水事件了,才想起在湖边竖上一块禁止下水的牌子;出了食物中毒事件。卫生部门才到食堂摊点检查卫生…一试想,如果事先警示,做好防范,有多少不应发生的悲剧可以避免呢?材料中的医生说:“如果病人生前戒了酒,洗了肠,就不至于丧命。”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