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规范人才流动 确保国家重要人才安全.doc.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规范人才流动 确保国家重要人才安全.doc.doc

上传人:gumumeiying 2016/3/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规范人才流动 确保国家重要人才安全.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规范人才流动确保国家重要人才安全 1.“牵引力”———各国人才短缺引发人才争夺高级人才的严重告急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存在的问题。据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统计,2000 年, 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缺少 45万,2006 年将缺少 67 万, 而其通过国内培养只能满足需求的 1/3 左右。日本信息工程方面的熟练技术人员缺口也高达 20 万。欧盟国家的失业率虽然高达 10% 左右, 但专业人才却严重供不应求, 西欧地区 2000 年仅信息技术人才就缺员 123 万, 其中德国的计算机和电信部门有 万岗位空缺; 法国信息产业方面缺少1 万名工程师;英国 200 0 年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达24 万人, 而其国内每年只能培养 万人。因此, 世界各国都把争夺人才, 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对如此态势, 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我国的优秀人才, 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点争夺对象。来自国内金融和国防部门的消息令人焦虑。据有关人士透露, 加入 wto 后, 国有银行中掌握政府间资源和客户资源的人才, 特别是位于重要岗位、有一定职务者, 是境外机构挖掘的重点对象, 其中一些人才已被挖走。承担我国高技术武器装备科研试验任务的国防科研试验部队, 近年来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不仅引进的人才满足不了需要, 而且存在高级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的现象。据悉, 某研究所, 十几年前在美国培训的一批计算机软件人才, 如今几乎全部流失。北京市经委曾对工业系统的 150 户大型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显示, 国企 1982 年以后引进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人员的流失率高达 64%, 大多数流向外资、合资企业。中国银行副行长孙昌基曾透露:中国银行近 3 年辞职的职工多达 4403 人, 其中有 % 的优秀人才被外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挖走。另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从 1999 年至 2000 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有 万人辞职, 流失的均是外语水平高、有良好客户关系且熟悉我国金融政策的人才。外资企业和国外研发机构也在我国内“抢夺”人才, 朗讯、 ibm 、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 采用各种手段, 比如,“前程”“钱图”、优厚科研经费优越科研环境、尊重人的人性化管理个性化管理、稳定的职业保障等措施吸引、乃至“引诱”中国人才, 利用中国的高科技人才为其服务。 2.“推动力”———我国落后的人才管理沿袭计划经济时代落后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措施, 进一步强化了那些为了求得良好发展平台的人才流动的动机。(1) 落后的人才管理体制。计划经济时代, 固化的户籍制度, 让人们坚信:人才单位所有, 人才流动不可想象, 人才流不出, 引不进, 无所谓人才市场。这严重妨碍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压制人才才能的有效发挥, 制约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随着改革开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特别是加入 wto 后, 人才思想的解放, 人才展示才华的“自主人格”的确立, 人才单位所有观念的弱化, 人才“职业目标导向”的强化, 人才与单位平等契约关系的建立, 势必会对落后的人才管理体制提出“反抗”, 其结果必然是导致人才流失。(2) 滞后的人才管理机制。如今, 在强调人才竞争规则平等的同时, 我们却存在许多容易让别人可钻的“机制洞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