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案例一: 印度服务业吸引外资——经验及对中国有何启示? 印度在服务业吸引外资方面最为突出的做法是,通过建立出口加工区(EPZs ) 来吸引各种离岸服务业,或建立针对服务业的科技园区,因为印度软件业十分发达。在印度,各种针对 IT服务业的专业化科技园区(dedicated technology parks for ITservices )是由各省设立的,被用来吸引各种离岸服务业企业。第一批软件科技园是 1990 年在 Bangalore 、Pune 和Bhubaneshwar 三地成立的, 1991 年又设立了另外四家。在有些情况下,私人部门也可以直接从事科技园区的开发。比如,一家新加坡财团和 Tata 公司就在 Bangalore 设立了一个 IT 园区; Infosys , ICICI 金融服务和 Hughes 软件公司在 Karnataka 设立了软件园; Quark 基础设施公司与 Punjab 国家电子开发与生产公司合作在 Punjab 设立了一个科技园等等。根据印度信息与技术部 2004 年的统计,2003 年,有39家这样的园区,注册单位达 7000 家左右。在2002-2003 年,这些园区的软件出口占印度软件总出口的 80% 。这些园区除了提供现代化的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外,还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比如,实施”一个窗口结关”(single window clearance )机制;允许外国股权比例达 100% ;提供 5年的免税期;进口免税;允许将软件开发活动进行分包等。请结合服务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基本特征,谈谈印度在服务业吸引外资方面为什么会采取这些措施?这些做法对中国服务业吸引外资有何启示? 案例二: 我们都知道,学校教育收费往往与学生的身份注册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基于学生在学校实际能够获得的人力资本(即学生到底获得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进行收费。其他类似例子还有医疗服务、法律服务等。对于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提供者(医院和医生等)本质上是提供健康维护服务的,但具体结果部分地取决于病人的特征,医疗服务提供者不是基于成功的结果(即真实产出)收费,而是将费用收取与中间提供的服务相挂钩(有时病没治好,医院照样收钱) 。对于律师服务,服务的结果也是部分地取决于顾客案件的特点,但收费并不是基于成功的结果,而是基于中间提供的服务。请结合服务产品的本质特征,对上述现象进行解释。案例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的部门划分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1984 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为基础,我国 199 3 2 年及以前的服务业统计核算的基本分类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质供销和仓储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服务业(为窄口径服务业,包括居民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公用事业,科教文卫体育福利事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其他行业等 9大分部门。第二阶段:以1994 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为基础,我国 199 4 年及以后的服务业统计核算包括 12 大类,即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与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其他行业”。第三阶段: 2003 年5 月,中国国家统计局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出台新的三次产业划分方法。根据新规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15大类。但农林牧渔服务业仍划归第一产业,建筑业归属第二产业。请结合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谈谈服务业发展与服务业统计之间的相互关系。案例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价格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如图 1所示(我们仅将服务项目总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比较) 。第一阶段是从1978 年到 1989 年。这一阶段又由两个小阶段构成: 1979-1984 为前一阶段,以有计划的调整价格为主,兼有放开价格; 1984-1989 年为后一阶段,以放开价格为主,同时继续调整价格,其中的一项重大措施就是实行价格双轨制。然而,在整个阶段,由于价格改革的关注点仍主要放在物质产品领域,而服务领域则主要是采取了下放定价权限、调整不合理价格等措施,结果就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即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略快于服务项目总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