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9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相惜 2020/4/10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因在染色体上》【课程标准】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课程标准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按照遗传学的发展顺序,在学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科学家通过类比推理法以假说的形式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后才以实验的方式加以证明。本节课的内容是基于萨顿的假说,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内容的学习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利用第一章学到的假说演绎法推理整个过程,得出实证,更能够激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兴趣。与此同时,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结合了细胞学和遗传学内容,较为深奥,选择用微课课下教学,课堂针对性解决难点问题应当会更加高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过程与方法(1)掌握假说演绎法,并运用验证摩尔根的果蝇实验,证明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2)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勇于实践,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参与假说演绎的推理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实验设计技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二)教学难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2)推动假说演绎法的使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果蝇的测交实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等相关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2)上一节课已经介绍了类比推理法和萨顿的假说,通过微课和课堂反馈,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并认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观点。本节是基于萨顿的假说之后的实验证据,运用之前的假说演绎法进行完整阐述。(3)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微课教学内容及设计目的】本节内容中的微课设计包括2个部分:,通过微课展示,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过程和测交验证实验,找出其中的不足或不严谨进行讨论;,将其与细胞遗传学结合,从染色体的角度解释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一模块的内容需要较为复杂的图解,使用微课可以更好地模拟各阶段和过程,使得学生学习之后思路更加清晰,也更加直观。【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学习任务设计(1)学生已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等相关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2)通过微课学习,复习摩尔根设计的实验,了解假说演绎法的完整过程。(3)学习之后,完成简单的课堂反馈练习,并且,认真观察假说演绎的各个过程,找出实验中的不严谨之处,并尝试给出解释。(二)对学生课前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对于上述任务(1)(2),学生均能够较好地完成,在认真复习之后预习本节内容,具备初步的认知雏形,从而在课堂上更能挖掘学生对于未知的探索,发散思维,而不是禁锢在老师的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