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1
文档名称:

中朝文化交流.ppt

格式:ppt   大小:15,676KB   页数:8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朝文化交流.ppt

上传人:2072510724 2020/4/10 文件大小:15.3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朝文化交流.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代中朝文化交流韩国国旗又称太极旗(韩语:태극기),韩国国旗的太极和八卦思想来自中国的《周易》。朝鲜半岛长期受中华文化影响,韩国国旗正是这种影响的反映。历史分期古朝鲜时期檀君朝鲜箕氏朝鲜(约公元前1122~公元前194)卫满朝鲜(公元前195年~前108年)三国时期(公元前1世纪至新罗统一三国公元7世纪)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年)百济(公元前18—公元660年)新罗(公元前57-公元935年)高丽时期(公元918—1392)李氏朝鲜(公元1392-1910)檀君朝鲜高丽时期史书《三国遗事》的记载,天神庶子桓雄之子檀君王俭于“唐高(中国之唐尧)即位五十年庚寅”,即公元前2333年建立古朝鲜,以平壤为首都。箕氏朝鲜箕子是中国商朝末年遗臣,名胥余,因封国在箕地,所以称箕子。箕子与比干、微子并称为商纣王时期的“三贤”,也就是孔子在《论语·微子》中称赞的“三仁”。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残暴无道,而且不听任何劝谏。于是微子离他而去;比干坚持劝谏,却被剖心而死;箕子则装疯卖傻以求自保,结果还是被囚禁了起来。箕子去朝鲜立国首次记载箕子率族众东迁的是公元前2世纪的《尚书大传》:“武王姓殷,继公子禄父,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为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箕子既受周之封,不得无臣礼,故于十三祀来朝,武王因起朝问《洪范》。”稍后成书的《史记》则更加详细地记载了箕子东迁的事实:周武王灭殷后,“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后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史记》中还记载了“武王乃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汉书》对此也有明确的记载:“殷道衰,箕子之去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韩国最早的史书《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中也有箕子入朝鲜的记载。《朝鲜史略》有:“武王克商,箕子率中国人五千入朝鲜。”的记述。箕子制定并颁布了成文法《乐浪朝鲜民犯禁八条》,如今只保存下来三条“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子为婢,欲自赎者(每)人五十万”。由于进行了礼义教化,并绳之以法,有“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辟。”的记载。卫满朝鲜卫满朝鲜建立公元前195年,西汉燕王卢绾叛汉,卫满率1000余人移民朝鲜,箕准曾封他为“博士”,而“博士”一职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公元前194年,羽翼已丰的卫满,派人向箕准假传汉朝要派大军来进攻,请求到准王身边来守护。箕准不知是诈,许诺了卫满的请求。于是卫满趁此机会,率军向王都王俭城(今朝鲜平壤)进发,一举攻占王都后,自立为王,国号仍称朝鲜,历史上称其为“卫氏朝鲜”。箕准战败后,逃到了半岛南部的马韩地区。西汉之藩属外臣西汉惠帝时期,辽东太守经汉廷批准,主动与朝鲜国王卫满相约:卫满为汉朝藩属外臣,“保塞外蛮夷,毋使盗边。”塞外各族首领朝见汉朝天子,以及各国与汉朝通商,不许从中阻扰。作为回报,汉朝答应给予卫满以兵力和物资上的支援。灭亡而随着卫氏势力的日益雄厚,右渠不但自己不肯再向汉朝通商朝贡,而且还阻碍邻近真番等小国与汉朝通商朝贡。公元前109年,与西汉交战,卫氏朝鲜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