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7第七章 坑中坑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7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7第七章 坑中坑方案.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4/11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7第七章 坑中坑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章坑中坑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土方量为73万方,土方采取大开挖方式,并按照市政府的相关规定,办理渣土处置手续,将土方运到宁波市的专用卸土点。,,整个基坑土方划分为两个地块,两个地块同时平行施工。当土方开挖至-,开始坑中坑土方开挖工程。) 坑中坑开挖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平衡、限吋”的原则进行挖土施工。且针对宁波地区土质特点,灵活运用“时空效应法”。2) 坑中坑分层出土,根据设计要求坑中坑由冠梁及一道内支撑进行结构稳定体系,,首先将支撑部位的土方挖除,以便尽早在平面内,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以抵抗围护结构的变形。3) 采取信息化施工,施工阶段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值为依据,以每天和前期分阶段的监测数据作参考,调整制定坑中坑支撑施工的时间和措施,确保坑中坑及周边环境变形量控制在计划的范围内。)土方开挖前,应详细查明施工现场的地下障碍物。2)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支护结构,挖土机械通过支撑时,应设置厚度不大于2CM的钢垫板,且支持上部覆土厚度不小于30CMo3) 夜间土方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防止错挖、超挖。4) 在机械无法作业的部位,休整边坡坡度以及清理槽底等应配备人工操作。5) 当开挖深度范围内遇有地下水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水位,) 雨期施工在开挖坑中坑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应在坑内外侧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和及吋抽排坑内雨水。经常对边坡、支撑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耍及时处理。,有利于随程掌握围护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动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解决,实现信息化施工管理,消除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确保坑屮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对坑屮坑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根据我司施工经验,本工程按一级基坑的变形控制要求进行施工监测。同时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监测单位对坑屮坑做实时动态监测。2监测内容1) 支护桩顶面位移及沉降、测斜;2) 地面沉降、坑外土体稳定;3) 冠梁、临时围標、支撑的内力和变位;4) 坑屮坑周围地下管线的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即测得各监测项目的初始值。自基坑内开挖开始,地板浇注达到设计强度之前的阶段平均每天1次,特殊情况如监测数据有异常或突变、变化速率偏大及变化速率极小吋,适当加密或减少监测频率。底板浇注达到设计强度之后的2周内每天1次,以后平均每周1—2次。监测3—4周后,如监测数据变化不大,可再减少至每月1—2次。监测报表当天上报,如测得数值有异常或特殊情况,已经发现即口头及书面通知业主、设计、监理等单位。,结合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和设计工况耍求,提出报警控制值如下表所示。监测报警控制值序号监测项H报警值1支护桩顶位移速率2mm/d,累计30mm2支护桩变形速率2mm/d,累计60mm3地面沉降速率2mm/d,) 测得的数据应及时书面上报业主及设计院,当监测值达到报警值或监测值的变化速率突然增加或连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