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文档名称:

【思想品德类】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 3.pdf

格式:pdf   页数:7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思想品德类】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 3.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7/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思想品德类】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 3.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古代爱国名人(三)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给予中
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的影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表现
了志士仁人勇当国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热情。

急中生智退秦师
——弦高

弦高是春秋时期郑国商人,以贩牛为业。当时秦国将领杞子协助镇守郑
国的首都——新郑的北门(三年前郑国大夫烛之武离间了秦晋两国,挽救了
郑国之后,把子就被派往郑国协助驻守北城)。公元前年,晋文公与郑
文公先后死去,杞子以为这是里应外合灭亡郑国的好机会,便差人密告秦王:
“郑国北门在我手中,若派兵速来偷袭,不难马到成功。”秦穆公接到杞子
的密报后,力排众议,认为用兵之道,贵在神速,前怕狼,后怕虎是不能成
大事的。于是他任命孟明视为主帅,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兵车百,
偃旗息鼓,悄悄地向郑国进发,一路上竟未遇到什么阻挡。不久便踏入了南
接郑国的滑国境内。
弦高此时正赶着畜群去周朝的首都洛阳做生意,走到滑国境内,得知秦
师将偷袭郑国,不禁心焦如焚。他想到泰国是虎狼之国,而郑国国君新丧,
毫无准备,怎能抵挡得住强大的秦军呢?赶回去报告,已来不及了。国难当
头,匹夫有责,一定要设法解救。他急中生智,想出一条缓兵之计:一面派
人日夜兼程回郑国报告敌情,一面直接迎上秦军,向孟明视奉上熟牛皮四张,
肥牛头,假托是奉了郑国国君之命前来犒劳秦军的郑国使臣。并友善地
说:“敝国国君听说三位将军远道而来,因时间匆促,不及修书,恐迟了有
失迎接。特派小臣赶来在此敬候,先赠薄礼一份犒劳贵军,物轻义重,务请
赏光。”孟明视听后大吃一惊,只得随机应变,顺水推舟地收下礼物后搪塞
说:“听说贵国国君新丧,吾君为防止晋国乘机进犯,故派我来协助防卫。”
弦高镇静地说:“郑国处于秦晋大国之间,不得不日夜警戒,不怕有来犯者,
请将军放心。”秦军本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与杞子里应外合进行偷袭。
如今大军才入滑国,郑国就派了使者前来迎接,又听说郑国早有戒备,估计
难以强攻,又怕久围不下,后继无援,陷大军于困境。孟明视便又虚与回应
道:“如此说来,郑国不用我们援助了吧!”弦高答道:“敝国虽然实力单
薄,为贵军的到来早已经作好了准备,若你们想在郑国驻扎,我们就准备住
房和粮草;只是路过,那就负责一夜的警卫。”孟明视只好说:“我们这次
来是为帮你们防止晋国侵犯的,既然你们早有防备,我们就班师回国了,你
们不必费心,就请回吧!”于是秦军灭滑国西还,半道上却被设伏的晋国军
队以全部歼灭。
再说郑穆公接到弦高的紧急报告,十分震惊,立即布置城防,加强戒备,
并派人到北门侦察秦军的动向,了解到秦军正在收拾行装,厉兵秣马,到处
笼罩着一片备战气氛。郑穆公当机立断,立即给秦国将领杞子下了逐客令,
杞子知道军机已经泄露,只得连夜撤走。郑国因此度过了一次危机。
弦高是一个普通的商人,在国难当头之际,临危不惧,舍财施计,智勇
双全,显示了非凡的胆略和机智,终于以一颗爱国之心,计退秦师,保卫了
国家的安全。而当郑穆公要奖赏他“存国之功”时,他却“辞而不受”。

忧国忧民立“论”上“策”
——贾谊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论家。雒阳(今河南洛阳)人。生于公元前
年,卒于前年。
贾谊岁时,就以文才著名于洛阳。河南太守吴公听说他才能出众,把
他召置到自己的身旁。汉文帝即位,征吴公为廷尉。吴公极力推荐贾谊年少
多才,通各家之书。文帝求才若渴,年仅的贾谊就被文帝召为博士。在这
期间,又因贾谊成绩卓著,一年之内被提升为大中大夫。得到文帝的信任后,
他雄心勃勃,想在政治上来一番改革,使汉朝更加统一富强,他的政治见解
得到文帝的重视。贾谊对当时一些重大政策的制订、颁布和实行都起到了积
极的推动作用。文帝为充分发挥他的才能,还准备进一步提拔他。但是,这
些锐意改革的措施,必然要触动达官显贵的政治、经济利益,于是,权臣周
勃、灌婴、冯敬等人群起而攻之,说他“年少初学,节欲擅权,纷乱诸事”。
文帝不明真象,把他贬为长沙王太傅。在赴任途中,贾谊既被谗谪官,“意
不自得”,渡湘水时有感于屈原当时报国无门的处境,再加上自己的处境与
心情同屈原相似,于是作《吊屈原赋》以自喻,借古人的不幸遭遇抒发自己
的感慨,字里行间流露着愤世嫉俗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贾谊在长沙生活了年之后,又被文帝召回京师。据《史记·屈原贾生
列传》记载:文帝召见贾谊,问他“鬼神之本”。贾谊便讲述鬼神的由来。
至半夜,文帝听得入神,竟移动坐席向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