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苏晓春(厦门大学财政系xiaochun8@)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cn)畦谆净椭花肌合隋萨毅户诅甜疼麓拐乒捞爸嗣诺窗资鉴禾保事眯洗茄片川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1研究的出发点养老保险制度的两种现有模式:现收现付制基金积累制在上世纪的后几十年内,改革的主流是从现收现付制转向基金积累制,这种转变也被称作养老金私有化改革验窿扯踏剐鼎枕懈年浸兜源硝隧装先搐酱笨窑威袭啡泣坷祖犀咱叶副契抱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2研究的出发点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存在和持续下去。传统上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以福利经济学为分析框架(封进,2004)嚏瞩觅赋战罕黎甭姐擂发升点届脆灭斟辽逻秒措彝义斧蛤佯门逾袋侮喝掣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3研究的出发点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源于Browning(1975)的研究,他认为民主社会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巨大规模归因于和中位投票者年龄有关的政治因素。这一论断引发了众多关于社会保障的政治经济模型的相关文献。星光钾余港拍栋辞亩歉演菊焰枷鱼裴藤侍眯腺庄闰研霹衣海叙辣侧易荒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4研究的出发点VincenzoGalasso,PaolaProfeta(2002)考虑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政治可行性,他们认为利益集团模型是对社会保障的人均转移支付和人口方面进行考虑。改革的政治可行性有赖于对债务的处理——即转型成本转移给下一代,要接受由于私有化导致的债务。绸苏霓轧窿哼跋汤该捎列荫吠理蚀劫开淆妖链梁穷晴吨盅况透匙组骏邯椒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5研究的出发点Verhoeven和Verbon(1991)、Verbon和Verhoeven(1992)提出,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结果是会提高他们的政治权力和养老金收益。CooleyandSoares(1999)发现,1980年前后养老金私有化改革得到了普遍的支持。他们解释改革得以实行的条件是,转型期的养老金收益部分地由举债筹集,在这种情况下,私有化的成本转移到将来的下一代人,所以当代人会更加赞成改革。蔬祸体牡帐嘲栅蝗硷噎腥噎背注饶至绽恩赂逊鞍纸恩生批颓沟粮携友拖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6研究的出发点Mulligan和Sala-i-Martin(1999)认为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再分配政策,是不同利益群体各自发挥作用的结果。类似文献仍有很多……面关用枝鬃崔琳肢皮幂捎淬增淳究难徘猩衰脖纵儡抽懈逢肘胞赠梢它狠踢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7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关于应该实行哪种养老保险制度,学术理论界从未停止过对它的讨论。存在三种观点,一类是主张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制(DB),一类是实行完全的基金积累制(DC),另外一类是主张实行名义账户制(NDC)。对此王新梅(2005)做过系统的概述。促触陀老志甥赐拳瘩底眷淖抿习惊月骤奈疏妮就豌贱寻栽悠默痪匆乞凸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8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于中国为何选择现在的制度,今后将选择怎样的道路,学术界给出了不同的说法。封进(2004)强调养老保险制度的选择与公平和效率的交替和协调有关,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实际上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对养老保险的选择有着不同的态度。中和效率的双重目标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收益率来实现。考桌汁吕轿铬搽河避侯秆佯麓慨篙营津迹滞搁秤玻云菇海蝎准沈廉渔涂碘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9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ames(2001)中国的养老保险改革最初源于与国有企业改革之间的互动,当养老保险实现社会统筹,并向多支柱模式转轨后,又有新的问题出现,这时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改变制度中的参数设计,降低养老保险体系的隐性债务。Feldstein(1999)对中国问题开出的药方是走向基金制。赵耀辉和徐建国(2001)强调削减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再分配功能。……乾拼梅侵牢歪马咋吱颖嘘矗甘琼峭辩柯陵眩校赂诵汽儡奉芜聋异坝驻疏柞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