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1、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2、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3、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4、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唐]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作者介绍唐玄宗开元时宰相,是一位审时度势、锐意改革的政治家。首倡唐诗山水田园诗派,是唐诗由初唐进入盛唐的桥梁与标志。其诗作《感遇》十二首及《望月怀远》传诵久远。后人评价“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望月怀远》诗歌内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文解释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都在想念着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意境雄浑阔大,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2、“生”字好在哪里?“生”写出明月仿佛有生命、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与张若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3、“共此时”的是谁?怎样理解?“此时”,“我”在翘首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而伊人“此时”也在翘首望月,思念着“我”吧。通过明月寄托相思。“天涯共此时”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4、“我”在思念谁?可以是父母、妻子、朋友等,具有不确定性。(有含蓄、蕴藉的美感。)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5、“怨”什么?为何“怨”?“怨”的是漫漫长夜,这通宵的月色对远隔天涯的人,因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因相思而怨。这一声“怨遥夜 ”,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6、颈联写了什么?“怜”“露滋”有何意味?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怜”应有怜爱之意。“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