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古代文学民俗学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古代文学民俗学论文.docx

上传人:gjh0927 2020/4/14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古代文学民俗学论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代文学民俗学论文一、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在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许多课文涉及了民俗文化和民俗事象。如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鲁迅、茅盾、巴金等著名作家的小说、散文、古代四大名著等,记录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民俗事象。在历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都指出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如200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卷第19题:“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二、民俗文化对人文教育的影响德国伽达默尔说:“语言与文化具有一种镜象关系,即语言如同镜子一样,总是可以反映出一种文化的各种特点,其中包括一个民族在数千年文明史上的各种追求与追求的结果。”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更多地呈现“民俗”,呈现群体社会心理,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特定时期的社会状况,规范制约人们思想和行为博大的文化现象入手,去发掘潜藏在方块字背后的审美和诗意价值,无疑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 。纷繁的民俗事项,必然会促进汉语言词汇、词义的丰富与发展。例如:“冠”是最常见的服饰词之一,“冠”指的就是帽。由“冠”衍生出来的词也为数不少,“冠带”一词就是其中之一;我国古代贵族男子因为在20岁时要行加冠礼,结发加冠以示成年,由这一****俗而产生了“冠礼”一词。 。实际上,民俗文化作为人的“生活文化”,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文学作为人学,实际上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映和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与民俗、文学与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古人分别时的折柳相送****俗,在唐宋时期是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如果不了解这一民俗,那我们对柳永的《雨霖铃》中所抒发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酒醒后的心境及作者飘泊江湖的感受,就无法做出更深层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作品的民俗描写,展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中的民风世相、人间真情、宗教信仰、道德准则和民间艺术生活等,引起学生对人类社会生存状况的关注,并且在展现上述内容的过程中找到人类精神生活“真善美”三大样式。如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所反映的湘西以歌求婚、兄弟让婚的独特恋爱婚姻方式——“走车路”和“走马路”,表现了湘西神秘而浪漫的婚姻****俗,描写了湘西一带美丽古朴的自然风光和淳厚质朴的民风民俗,表现了普通劳动人民的人情、人性之美。三、民俗文化在中学人文教育中的功能重视民俗文化的德育作用。①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