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关于聊北京胡同,说城市规划,谈法制建设.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聊北京胡同,说城市规划,谈法制建设.doc

上传人:1006108867 2016/3/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聊北京胡同,说城市规划,谈法制建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 聊北京胡同,说城市规划,谈法制建设周大伟聊北京胡同,说城市规划,谈法制建设(上海《城市中国》杂志编者按: 2005 年5月3 日至 6 日,同济大学在上海主办了中法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论坛。在会议期间,我们采访了旅美法律学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睿智道邦(Richdomain )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周大伟先生。以下是采访的内容。本文内容经周先生审阅和修改。) 《城市中国》:您对城市规划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有何见解? 周: 我对这次论坛中关于城市文化遗产、老城区改造的议题很感兴趣。中国现在确实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新的老的问题掺杂在一起。如果把中国的改革分为两个阶段的话,前一个阶段的严重不足就是规划方面的缺失。规划的缺位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多后遗症。如果到一些中型城市里去, 会发现很多遗憾。比如郑州西安合肥这样的省会城市, 一下火车你会发现, 80 年代甚至 90 年代盖的房子已经惨不忍睹, 马上都快要拆了。一是当时缺乏规划,另一方面也是无可奈何,当时没有足够的资金。一个外商要在这里搞个项目,地方政府都是求之不得。发展到今天, 中国人自己有钱了, 有些好项目自己可以做, 而且不是想做就可以任意做的, 需要遵循日趋严格的城市规划。用现在的时髦的话说就是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来引导。《城市中国》:请您谈谈应该如何保护正在消失的历史文化。周:我的观点恐怕跟很多人都不一样,可能不少人不能接受我的有些想法。举个北京的例子吧! 北京的胡同, 现在大家都在呼吁不要拆, 要保护。前不久, 经历了此起彼伏的对拆除北京旧胡同现象的口诛笔伐,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 似乎不约而同地恢复了镇静。北京旧胡同开始变成了一件人人爱怜的“皇帝的新衣”, 人们似乎不再轻言拆除胡同种种理由。坚持不同观点的人们开始担心, 稍有出言不慎, 就容易背负上忽视和遗弃历史文化遗产的众责。我本人无意反对保留和振兴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 无论如何不愿意在“大众话语霸权”. .页脚. 结论。通过实地考察, 人们不难发现, 目前北京残留的大部分老胡同都是贫民窟, 拆掉这些胡同已经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前不久, 我专门骑着自行车在长安街附近的老胡同区域作了实地考察, 拍摄了数百张照片。这次考察, 再次印证了自己的看法。为什么说是不得已呢?首先, 新中国定都北京后, 没有采用梁思成等专家关于保护旧城的规划方案, 由毛泽东等人决定采用了苏联专家的建议,将北京定位为现代工业城市的模式。这样,原来只有 62 平方公里的旧城的命运就不难想象了。现代工业的肢体破墙而入, 使原有的北京古城面貌全非。如今已经是积重难返, 覆水难收。其次, 北京老胡同里的房子, 大多是低劣的砖木结构。年久失修后就成为危房。居住质量暂且不论, 居住安全甚至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清醒地看到,时至今日来奢谈保护北京老城,虽然是亡羊补牢,但实在是太迟了一些。在文化大革命特殊的年月里, 我曾有机会在胡同里的一个亲戚家里生活过两年。胡同里的很多房子冬天漏风, 夏天漏雨, 没有基本的卫生和防火排水取暖设备。一个胡同几百人, 就那么一个很小的公共厕所, 早上起来挤在那里排队。北京的大部分胡同里一旦失火, 连消防队的救火车也开不进去。我住在里面两年, 似乎没有体验到多少那些文学作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