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离太阳最近的树 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离太阳最近的树 教案.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20/4/15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离太阳最近的树 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离太阳最近的树 一、教学目标 。 。  ,寄寓丰富而深刻思想的写作特色。 ,增强爱护自然和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精彩的比喻、拟人的句子; 欣赏文章含蓄、隽永的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多媒体展示 )  作者介绍 毕淑敏,内科主治医师、文学硕士。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主要作品有《提醒幸福》、《预约死亡》、《红处方》、《血玲珑》。由于毕淑敏是一位医生,在她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有关于医生的人物和故事。  多媒体展示青藏高原(阿里)的风光,引出高原上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 导语:这里是地球的第三极,是海拔最高的地方。这里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这里高寒缺氧,“鸟兽绝迹、驼马遁形”。然而,即使是在这里,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   ,说说课文标题有什么含义。明确:首先,因为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所以说它“离太阳最近”,这是其表层意义;其次,其深层含义是显示红柳的气势,蕴含了从太阳那里索得光和热的伟大力量;第三,暗示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从而增加了文章的内涵。互动讨论,解读课文(1)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树?这种树的生存环境怎样?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红柳树。生存环境:它们生活在“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在荒漠的皱褶里”,“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长在沙丘上”。突出了红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树生长的不易,暗示了红柳树在高原雪域中的珍贵。(2)找出文章中描写红柳树的语句,红柳树的外观的美怎样?它的内在美呢?对其形象特点进行概括。明确:外观(貌)美: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略带苍蓝色调,“小小的一蓬”。内在美:“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昂然立着”,“傲然不屈的英魂”。(3)红柳树的结局是怎样的?(课文中那一句话暗示了红柳的结局?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体会语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暗示了红柳的结局。 结局: 1)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2)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3)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  洞的眼睑,怒向苍穹。 4)„„,再幽深的树怪,尸骸散地了。 5)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简析:文章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红柳被砍伐后触目惊心的形象,蕴涵着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作者着力描绘红柳形象,突出红柳在雪域高原的珍贵,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力量,不仅仅是为了歌颂红柳,更是为了增添文章的悲剧色彩,加强悲剧震撼人心的力量。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红柳越美越有价值,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