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对物权法草案第三次审议稿的修改意见.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物权法草案第三次审议稿的修改意见.doc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4/16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物权法草案第三次审议稿的修改意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物权法草案(第三次审议稿)修改意见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编总则第二条第二款:本法所称物权,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特定物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建议增加排他性效力,修改为:本法所称物权,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特定物并排除他人干涉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理由:物权具有“排他性”,具有“排除他人干涉”效力,这一点具有非常重大意义。公权力与私权利界限在什么地方?就在物权“排他性”。一家人住在房子里,国家机关公务员就不能随便往里面闯,那个界限就是物权“排他性”。由于物权具有排除他人干涉法律效力,这就划分了公权力与私权利界限:房屋大门之外,是公权力活动范围,房屋大门之内是私权利活动空间,公权力要跨越这个界线,惟有两条:一是物权人同意;二是持有搜查证。物权法草案中规定物权定义,一定要明文规定物权“排他性”。物权“直接支配性”,是人类本能,是“自然属性”,谁都懂。唯独这个“排他性”,是“法律属性”,要通过法律明文规定并且向整个社会灌输,使我们人民尤其公务员认识物权“排他性”,明确公权力与私权利界限。不然话,像现在警察动不动往人家家里闯,动不动就没收人家三轮车、摩托车,就强拆人家房屋,这些违法行为就得不到纠正,依法行政就会遥遥无期。民事权利有多种,唯具有“排他性”权利才受刑法保护、侵权法保护。进入他人房子偷东西,构成盗窃罪;当街抢夺财物,构成抢夺罪。为什么?因为人家物权具有“排他性”。不具有“排除他人干涉”效力权利,如合同上权利,只能受违约责任保护。司法实践中,经常涉及“罪与非罪”界限,而“罪与非罪”界限,就在于受侵害权利有没有“排他性”?侵犯具有“排他性”权利,构成犯罪行为,当然就是“罪”(轻也要构成侵权责任);侵害不具有“排他性”权利,只能追究违约责任,当然就是“非罪”。物权“排他性”,还与判断证据有关。若干年前美国那个杀害前妻“辛普森案”,为什么法官当庭宣判辛普森不构成犯罪?关键在于,法庭查明联邦警察是在没有搜查证情形,***进入辛普森住宅搜出凶器与血手套。因为私人住宅所有权具有“排他性”,联邦警察在既没有得到房主同意也没有取得搜查证情形***进入,就构成“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取得证据属于“非法证据”,当然不具有“证据效力”。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证据解释文件也规定,“违法取得”证据,不具有证据效力。什么叫“违法取得”?没有事先取得搜查证进入私人住宅、进入具有排他性物权效力范围,就属于“违法取得”。第三条:物权种类与内容,由本法与其他法律规定。建议增加第二款:当事人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而创设物权,不具有物权效力。建议增加第三款:当事人改变本法与其他法律规定物权内容约定无效。理由:物权法定原则不仅是制定物权法指导性原则,而且是操作性规则。法官于案件裁判中往往以是否符合物权法定原则作为判断标准。符合物权法定原则有效,违反物权法定原则无效。物权法定原则意义,实际上就是排除当事人意思自治,就是排除当事人创设、变更物权自由:当事人自己创设物权无效,当事人改变物权内容约定无效。为便于正确理解与适用,建议规定第二款与第三款。第四条:物权应当公示。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人是该不动产权利人,动产占有人是该动产权利人,但有相反证据证明除外。法律规定不经登记即可取得物权,依照其规定。建议分别规定物权公示原则与权利推定原则: 第四条:物权应当公示。法律规定不经公示即可取得物权,所取得物权在进行公示前不得处分。第条: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人是该不动产权利人,动产占有人是该动产权利人,但有相反证据证明除外。理由:物权公示原则与不动产登记权利推定原则与动产占有权利推定原则,是显然不同。物权公示原则,属于物权法基本原则。不动产登记权利推定与动产占有权利推定,是据以转换举证责任操作性规则。第四条仅应规定物权公示原则,另设专条规定不动产登记权利推定原则与动产占有权利推定原则。建议在本节恢复物权法草案(第二次审议稿)第八条关于物权优先于债权原则规定: 第条:在特定不动产或者动产上,既有物权也有债权,优先保护物权。但法律另有规定除外。理由:“物权优先于债权原则”,是处理物权与债权冲突基本规则。是法官在司法实践当中最常用裁判规则之一。主要适用于两类案件:一是在“一房多卖”案件中,据以判决已经办理产权过户买房人得到争议房屋;二是在企业破产与清产还债案件中,据以判决抵押权人优先受偿及出租人取回租赁物。这一原则例外规则,即条文“但书”所谓“法律另有规定”:一是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九条关于买卖不破租赁规定;二是企业破产法关于优先清偿工人工资规定。如果物权法不作规定,法律素养高法官仍会将此原则作为法理规则而予以适用,法律素养较低法官就往往会无所适从,势必影响裁判统一与公正。第十六条第一款:不动产登记簿记载事项,是物权归属与内容根据。建议修改为:不动产登记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