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心血管一氧化氮异常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医学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87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血管一氧化氮异常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医学论文.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4/16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血管一氧化氮异常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医学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血管一氧化氮异常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医学论文一氧化氮异常1980年美国Furochgott等人发现兔血管内皮细胞能产生一种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的物质,并确认这种物质为内皮细胞衍生舒张0(endotheliumderivedrelaxingfactor,EDRF)o1987年Palmer等证明内皮释放的一氧化氮(NO)可以解释EDRF的生物学作用,并认为EDRF与NO是等同之物。随后各国学者对N0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NO的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11-3)本文主要就N0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冠脉)血流的调节:生理状态下,调节冠脉收缩与舒张的物质处在动态平衡中,以维持正常的心肌供血。NO是维持冠脉舒张反应的重要物质,冠脉内一定量的NO的自发释放,既能拮抗a-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缩血管反应,又参与B2-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扩血管作用,以维持较低的冠脉张力,对动物基础冠脉血流量无明显影响〔4,5)。Lefroy等(6)首次向人左冠脉内注射NO合成抑制剂NG-单***-左旋精氨酸(NG-monomethyl-L-arginine,L-NMMA),观察抑制NO合成对冠脉的影响。结果冠脉近段的血管无明显变化,远段血管口径缩小,冠脉血流量减少,表明人体冠脉远段血管和阻力血管可释放一定量的NO,参与基础冠脉血流量的调节。:血管组织中NO重要的生理作用在于它改变血管的基础张力,调节血压和组织血流量,以及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维持血流畅通。经研究发现,血液中的乙酰胆碱(ACh)、缓激肽,以及血小板释放的5-密色***、凝血酶原、ADP等活性物质均是通过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径(L-Arg-NO)而发挥扩血管作用的。它们与内皮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激活膜内的Gi蛋白,从而激活NO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作用于L-Arg,生成NO;然后NO透过细胞膜渗入血管平滑肌细胞(smoothmusclecell,SMC),激活其鸟昔酸环化酶,升高细胞内的环鸟昔酸(cGMP)浓度,最终影响SMC膜上的Ca2+-Na+通道的活性,使胞内52+升高,引起血管舒张〔7)。NO还调节内皮素(ET)的生理作用,ET除作用于SMC膜上的ETA受体而引起血管收缩外,同时还作用于内皮细胞上的ETB受体,刺激NOS,增加NO的产量,从而负反馈地抑制其作用(7,8〕。 :研究表明,NO通过影响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CD18的活性或抑制其表达,从而抑制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9,10〕。由于白细胞粘附是AS的早期因素,因此,NO可能有防止动脉硬化形成的作用。在体或离体的动物实验以及在人体的研究亦表明门0,11〕,内皮细胞产生NO能力的降低,使得血管壁易于被血小板粘附,并受血小板崩解所释放的物质损伤,最终导致AS的发生或血栓的形成。:最近研究证实,NO很可能通过cGMP诱导机制,抑制SMC的分裂和增殖,通过抑制其增殖减少其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产生,就能进一步防止动脉粥样斑块和硬化的形成和发展〔12)。国内学者杨小毅等〔13)以硝普钠作为一种外源性NO供体,观察其对培养的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影响,发现其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SMC增殖的活性,间接证明NO的大量补充可抑制SMC增殖。: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NO可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被称为内源性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抑制物〔14)。其作用机制与扩血管作用相似,也是通过刺激腺昔酸环化酶造成血小板内cGMP增加,导致细胞内Ca2+浓度降低的串连反应。有实验证实,在离体的血小板上清液中,加入类NO物质***盐时可见到血小板活性的抑制现象(15〕,但目前对在活体上NO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作用还有争议(16〕。:NO可抑制多核中性粒细胞向冠脉内皮细胞的粘附与聚集,减轻内皮炎症。在猫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MI/R)模型,心肌缺血90分钟无再灌注时增加多核中性粒细胞(PMNs)向内皮细胞的粘附。再灌注20分钟PMNs向内皮细胞粘附增加;再灌注270分钟这种粘附能力进一步增加。给予L-Arg可显著减轻PMNs粘附〔17〕。Lefer等〔18)在研究狗MI/R模型时亦发现,N0能显著减轻中性粒细胞向内皮的粘附,减轻中性粒细胞诱导的冠脉收缩,从而减轻MI/R损伤。-再灌注损伤:目前自由基学说和钙超载学说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同时许多研究亦表明,再灌注后内皮功能不良而导致NO释放减少是参与M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