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 家庭教育名言:教育金玉良言 1、教育是一种习惯,它是具有思维的惯性。教育的关键在于是你能否改变自己,还是有它来控制你。 2、从小你对孩子越放心,孩子长大后就会越让你放心;从小你对孩子越操心,未来孩子就会让你越担心。 3、今天你喜欢给孩子作主,未来,你孩子的命运就会由他人作主。 4、教好孩子第一步: 静下来。把心放平, 再放平, 不要急。如果你静不下来, 那就停下来, 停下来不教会比你急的结果好。二. 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说话父母对孩子如何说话和交流,是一件大有学问的事情。如果能够针对孩子的个性进行有的放矢的交流, 就会使家教及时和高效, 并促进亲子情感的融合。而家长们常遇到的问题是: 说教无效, 言行不一; 沟通障碍, 叛逆心理; 束手无策, 丧失权威。要解决以上类似的问题, 家长不妨采用“睿智提问”的方式来与孩子沟通。若父母能够巧妙地主动提问,可占上风,而益于了解孩子的真实心态。亲子之间能够“对话”,益处多多。孩子要回答问题, 必须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亲子之间有争论也没有关系,可锻炼孩子的口才, 敢于辩论又可培养思维能力; 亲子互动也可促进家长的学习和思考, 有助于建立父母的权威。下面的实例可帮助家长了解提问的技巧。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今的孩子见多识广,家长必须动动脑筋, 找到合适的钥匙来打开孩子的心扉, 使他自己自觉行动起来。一位母亲对 7 岁的女儿就“玩不转”了, 她在家教咨询中说:“我女儿上二年级, 她特别不爱写作业, 写作业总是磨磨蹭蹭, 最后弄得很晚, 没办法才写。有几次, 我看太晚, 怕影响她的睡眠,又怕被老师责罚,就帮她写了。结果,她就总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 找各种理由拖延时间, 好让我帮她写。可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等于害了她, 我该怎么办呢? ”针对本例,可通过不断地提问,促使孩子积极行动起来―― 1. 通过比喻和孩子理解的现象提问。妈妈做饭就是家庭作业, 我不做饭行不行?我给你写作业,你来做饭好吗?爸妈不工作、不学习行吗? 2. 学习兴趣可通过游戏方式来培养。将孩子的学习内容编成简单的故事, 向女儿提问, 可先用口头方式来回答作业中的问题, 并告诉她: 你能够说出来, 再写下来也很容易呀! 3. 运用分段学习法完成作业。每天放学后, 问女儿有几项作业, 将作业分为三、四段时间来完成; 作业之间可让她玩 5~ 10 分钟。使她感到每段作业并不长,又益于培养她的时间观念。 4. 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大声思维”学习法: 让孩子把做作业的过程大声读、说出来,同时录音或是摄像,可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播放给她看, 并提问让她自我评价。又可称为: 属于女儿的“广播电台”或“电视台”。 5. 培养独立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关键是家长不能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同时让孩子学会做家务事, 生活自理; 孩子不是“学习机器”, 首先要学会如何生存和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好人,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变得懂事和自觉。三. 一座跨越代沟的桥梁两代人之间有代沟是很正常的, 因此更有必要进行坦诚的交流,这就需要一座跨越代沟的桥梁。建立在尊重和信任基础上的提问,就是很好的语言桥梁。一位母亲在家教咨询中说:“儿子上初中了。原来放学回来什么都跟我说, 现在问他什么都不爱说。我无意中在他书包里看到过女生写给他的纸条, 可是问他和女生的交往方面的事情, 他也是死活不说, 还很不高兴, 我该怎么跟他沟通呢? ”儿子长大了, 已经处在青春期, 他就会有自己的小秘密。父母要与他沟通, 就要讲究一些方法。在本例中, 父母可尝试这样做―― 1. 提供青春期异性交往的书籍和资料。引起儿子的兴趣, 讨论书中的故事和观点, 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如果遇到这件事你怎么想?会怎么做呢? 2. 广泛谈论儿子对女生的看法。不要逼问儿子与哪个女生交往、谁写过纸条, 而要讨论: 对不同类型的女生怎样评价?男女生之间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吗?男女生怎样交往才好? 3. 可允许儿子邀请女生来家里一起学习、聊天、过生日等。也允许儿子多参加同学之间的活动。有了宽松环境,就有了沟通的话题: 这个活动你喜欢吗?感觉怎样?你喜欢哪个女生的表现?你希望男女同学举行什么样的活动? 4. 将父母或亲朋好友的青春期故事讲给儿子听。可提问:当时他们为何那样做?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现在,你会怎样对待? 青春期的中学生, 男女生之间应该是大方而潇洒的进行交往, 可建立像兄弟姐妹一样的关系, 以集体和小组活动为宜, 而应尽量避免“二人世界”。要让儿子接受这样的观点, 就应通过良好的心理沟通, 才能使亲子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一个探测情报的气球有一位父亲在家教咨询中说: “我的儿子上初二了,以前他上网从来不关门, 我发现他最近怪怪的, 现在都特意把房门关上。有时我特意不敲门进去, 他会特别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