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大学外科考试知识点.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外科考试知识点.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外科考试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齿状线:肛瓣边缘和肛柱下端共同在直肠和肛管交界处形成一锯齿状的环行线。 2、中晚期食道癌的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半流质,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病人逐渐消瘦、脱水、无力。 3、创伤修复: 1) 局部炎症反应阶段 2) 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阶段 3) 组织塑性阶段 4、胆囊三角定义: Calot 将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 5、常见休克的类型: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和过敏性休克。 6、手术切口消毒范围: 1) 涂擦消毒剂时,应由手术区中心部向四周涂擦。 2) 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 15cm 的区域。 7、阑尾切除术常见并发症: 1) 出血 2) 切口感染 3) 粘连性肠梗阻 4) 阑尾残株炎 5) 粪瘘 8、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1) 临床表现: 1) 突发性上腹部刀割样疼痛,迅速波及全腹。 2) 腹式呼吸消失,腹肌紧张如“板状腹”,全腹压痛反跳痛。 3)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可闻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 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常伴有恶心、呕吐。(2) 诊断 1) 溃疡病史 2) 突发上腹部刀割样剧痛 3)“板样腹”腹部体征 4)X 线检查的膈下游离气体(3) 治疗原则 1) 禁食、胃肠减压,半坐卧位。 2) 输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 应用抗生素。 4) 手术治疗 10、创伤止血常用方法(1) 指压法(2) 加压包扎法(3) 填塞法(4) 止血带法 11、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原则(1) 诊断 1) 主要是小肠机械性梗阻的表现,病人多有腹腔手术、创伤或感染的病史。 2) 以往有慢性肠梗阻症状或多次急性发作者多为广泛粘连引起的梗阻;长期无症状,突然出现急性梗阻症状, 腹痛较重, 出现腹膜刺激征, 应考虑粘连带、内疝或扭转等引起的绞窄性肠梗阻。 3) 手术后早期( 5~7 天)发生梗阻的症状,应与手术后肠麻痹恢复期的肠蠕动功能失调相鉴别。 4) 除有肠粘连外,与术后早期肠管的炎性反应有关,基友长枪梗阻又有炎症引起的局部肠动力,早期出现性障碍。(2) 治疗原则:纠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 1) 胃肠减压 2)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3) 抗感染 4) 其他治疗:吸氧、给予生长抑素、止痛剂 12 、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原则(1) 诊断 1) 腹痛发作急骤,初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疼痛。有时出现腰背部痛。 2) 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明显。 3) 有腹膜炎的表现,体温上升、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 4) 腹胀不对称,腹部局部隆起或触及有压痛的肿块(孤立胀大的肠袢)。 5) 呕吐出现早而频繁,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6) 腹部 X 线检查见孤立扩大的肠袢。 7) 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2 )治疗原则:纠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 1 )胃肠减压 2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3 )抗感染 4 )其他治疗:吸氧、给予生长抑素、止痛剂 13 、膈下脓肿的诊断及治疗(1 )诊断: 1 )急性腹膜炎或腹腔内脏器的感染性病变治疗过程中,或腹部手术数日后出现发热、腹痛者。 2)X 线透视可见患侧膈肌升高,随呼吸活动受限或消失,肋隔角模糊、积液。 3)X 线平片显示胸膜反应、胸腔积液、肺下叶部分不张等;膈下可见占位阴影。 4 )左膈下脓肿,胃底可受压移位。 5 )脓肿腔内含有气体,可有液- 气平面。 6 )穿刺阴性者不能排除存在脓肿的可能。(2 )治疗 1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 2 )切开引流术 14 、急性乳腺炎的发病时间、原因及治疗原则(1 )发病时间:往往发生在产后 3~4 周。(2 )原因: 1 )乳汁淤积 2 )细菌入侵(3) 治疗原则: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15、腹外疝的组成: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等。 16、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1) 腹痛:最主要的临床表现。(2) 恶心、呕吐:腹膜受到刺激,可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吐出物多是胃内容物。(3) 体温、脉搏:其变化与炎症的轻重有关。(4) 感染中毒症状:病人可出现高热、脉速、呼吸浅快、大汗、口干。(5) 腹部体征: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17、 Charcot 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8、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之前的 5 个分支(1) 阴部外静脉(2) 腹壁浅静脉(3) 旋髂浅静脉(4) 股外侧静脉(5) 股内侧静脉 19、 Reynolds 五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 20、胆道疾病并发症(1) 胆石病(2) 胆道感染(3) 胆道蛔虫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