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主题索引
条目按拼音顺序排列。细目酌摘重要论点和对立看法。出处页码指原书
页码,见正文外侧。
《导论》:
▲〔目的〕弄清形而上学性质,引起批判研究,实现形而上学;
〔方法]用前所未闻概念,照分析法写
▲〔和《批判》的关系〕供检查《批判》某些章节基础
▲〔意见〕谁仍认为晦涩,该把天才用在别处
《纯粹理性批判》:
▲[目的]区分知识样式、推演概念,建立先验哲学体系
[内容]形而上学全部环节,教条主义形而上学无法解决八个形而上
学命题,两个探讨,结果性命题,[方法]用综合法写、
[]
本体:自在之物、,夸大了的客体、纯粹理智存在体、思维存在体
▲理性把连锁加于~ ,我们不知道~的空间
▲批判的演绎不排斥~
辩证法(的):和真理逻辑相反注,形而上学的不守纪律的~
▲三种理念都产生~
▲理性泄露理性的隐蔽的~ 、,~扰乱理性的经验使用,使理性
陷入一分为二
▲纯粹理性的~: —, ,~是应当消除的假象
辩证论断:纯粹理性的四个~ —
表象:感性直观的~、,统觉的~ 注
▲物体现象作用于感官产生~、,~即经验,思维联结诸~到
一个意识里、
▲唯心主义认为直观所感知的东西是能思存在体中的~,外界无相应对
象
表象:直观~物,感性~自在之物的现象,感性认识~事物,范
畴~物,不提供确定概念
不可知:保持其自在的客体~,实体性东西本身~ ,客体本身~,
自在之物及其因果性~ 、,灵魂的自在本质~ ,至上原因本身的性
质~ 、注,理智存在体~ 注
[]
超越的:概念超出经验范困的使用注。
超验的:现象变成~就产生假象,~(越境的)使用,~至上存在体
(自然神论概念) ,~的概念
承认:我~我们之外有物存在,实在的对象存在,我们~现象、自在之物
—、,我们没有~任何一种形而上学
纯粹的:~先天的知识,不是经验的知识,我研究人类知识的~(不含有
经验东西在内的)元素,我们必须区分经验的自然界法则和~或普遍的
自然界法则
存在体:作为自在之物的~
▲~(人):;理性的~规定自身的因果性
▲非物质性~:理性概念,我们设想一个~
▲原始~:休谟的意见,我们把理性属性加于~和感性世界关系上,
避免了拟人观
▲至上~:纯粹本体,纯粹概念,超自然概念(自然神论概念)
,纯粹理性概念:有实在性而不能规定,~的意志安排自然界(自然
哲学正确公理)
▲我们没有创造~
[、]
对象:~的实在现象,感宫的~、、、,经验的~ 、
注,感性直观的~ ,自在的~
▲空间里一切~是现象、、,每个~都有相应直观注,~
本身是感性所不知道的,跟现象完全不同
法则:不变~,必然~ ,主观~
▲普遍~把现象连结成连锁即感性世界、、、
▲自然界的~,经验能认识,~一般自然界连结中的符合~性是经验所
认识不到的
▲自然界的普遍~:理智在经验使用上的根据
▲理智的(先天)~、理智的原始~是理智给自然界规定的
反思概念:~是既定概念的比较概念,在性质和使用上和纯粹理智概念完全
不同
范畴(纯粹理智概念):量~、质~、样式~、关系~、注;连结概
念、客观概念,关系概念注,必然普遍有效的一般直观概念
▲来源:先天,其概念都在经验里呈现,其原则通过经验来证实
▲对象:感性存在体肪,可认识;~的基础:逻辑环节注、
▲作用:拼写现象为经验,~表象物,不提供确定概念;~的逻
辑功能:表象一般物,不供给确定概念,~的使用是内在的、经验的
▲内容:~包摄知觉;〔例〕时间、空间,因果性,实体、力
量、行动、实在性
▲理智需要~为了经验之用
分析法(倒退法):用综合命题使既定东西成为可能注
分析法:真理的逻辑注
分析命题:~分解概念
〔〕
概念:源泉(感性、理智、理性)~的元素和现象,~的根据和直
观~和命题的根据, 和判断的条件、~包含东西、、、
,~的实在性;~的使用条件、适用范围、、注,使用界线
,~的功能,~体系,~的定义,~表
▲~构成经验认识连结的形式
▲理性的天然趋向目的在解放我们的~
▲我第一次区分纯粹基础~为感性的和理智的,我排除了纯粹理
智~和反思~的混淆
▲根据经验的类比,〔我〕留出一个至上存在体~
▲〔例〕理智~:因果性注,时间、空间;理性~:单纯非物质
性存在体;经验~:空气,黄金兀;惑性~:意志;实体~:自
在之物;纯粹~:至上存在体;属于形而上学的~(独立于经验的
心~):实体、力量、行动、实在性、;一般~:物体形而上学~:
纯粹理智~;不完全纯粹、不完全独立于经验的~:运动、不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