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概论(8 学时) 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一、儿童文学的概念(一)我国“五·四”运动以来对儿童文学的几种较具影响力的认识 1 、以胡适、周作人等学者为代表所倡导的“儿童本位论”思潮 2、 1949 年— 1955 年这一历史时期的观点为:儿童文学的教育工具论 3 、以陈伯吹为代表的“童心论” 4 、关于区分儿童文学的标准之多种见解(二)什么是儿童文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共识,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 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其中以特意为他们创作、编写的作品为主, 也包括一部分抒写作家主观意识却能为孩子们所理解、接受又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文学作品。广义与狭义的概念、相应的分类。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应把握好。二、儿童文学与文学(一)儿童文学是文学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它服从于文学的一般共性规律和要求,但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二)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关系共同点:两者都是以语言为材料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均具有思想倾向性、民族性、时代性和文学表达方面的要求。不同点:由于读者对象的不同所导致的文学表现手法的倾向性差异。三、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两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 对于它们的写作、研究以及指导阅读都有重要意义。儿童读物的含义比儿童文学的含义宽泛得多, 是指适合于儿童阅读的各种书籍的总称, 儿童文学作品经印刷出版成书后形成的的儿童文学读物仅是儿童读物中的一种。区分之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文学性”这个核心点上。儿童文学必须是文学,是以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用以感染和教育少年儿童的, 儿童读物中除文学读物外的其他门类读物可以是非文学的, 或不完全具备文学性质的。第二节儿童文学的意义和作用儿童文学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儿童文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小读者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自然界的某些知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儿童文学具有道德教化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和娱乐作用。一、有助于儿童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并萌发较高尚的思想品德。二、有助于扩大儿童的视野,增长期知识经验,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及认识能力。三、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四、能够愉快小读者,推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第三节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一、儿童文学特殊性的基本因素及其产生的依据(一) 教育的方向性主要源自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中社会对孩子们的客观需要, 教育的方向性规定着儿童文学的根本方向及其深远意义。(二)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水平所规定的。(三) 文学性前两个因素是任何一种教育工具所共有特性, 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 文学性是必不可少的, 用以区别于其它的教育工具。二、儿童文学的一般特点(一)题材广阔,主题明确而有意义(二)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特征明显突出(三)结构完整、脉络清楚(四)叙述描写富有儿童情趣(五)语言规范、明快、优美(六)体裁多样化(七)配好插图 2 第四节婴幼儿文学的特点及其创作要求婴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具有儿童文学的一般特点, 但因其读者对象为六岁以下的婴幼儿,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所能接受的文学作品更浅显更易懂。一、婴幼儿文学的特点(一)内容方面 1 、贴近婴幼儿的生活,中心突出,利于其社会化 2 、具有鲜明的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