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1、山中杂诗(南朝)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注释]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②窥:从缝隙中看。③檐:房檐。[解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译文: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2、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注释】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十三。这是《辋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竹里馆,辋川别墅的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幽深的竹林。⑵啸(xiào):长声呼啸。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⑶深林:指“幽篁”。⑷相照:与“独坐”对应。【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作品赏析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3、峨眉山月歌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词语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峨眉县西南。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⑵影:月光。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北。源出芦山,流经汇入岷江。⑶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在犍为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⑷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5】下:顺流而下。渝州:今一带。:今一带。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指清溪驿,在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今夜。:月光。作品译文【译文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4、春夜洛城闻笛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精美的笛。:指《折柳》曲调。曲中表达了送时的哀怨感情。:指故乡,家乡。译文: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这种夜晚听到《折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5、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释::淋漓沾湿的意思。:回京的使者。: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6、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释::独爱。:黄莺。:树阴深处。:野外的渡口。:自由自在地浮泊。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7、江南逢龟年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注释::之弟,封岐王。: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九是他的排行。译文: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唱歌。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8、送灵澈上人长卿(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注释:选自《随州诗词集》(《四部丛刊》本)卷一。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字源澄,会稽(现在)人,后为云门诗僧。上人,对僧的敬称。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他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简练,朴素秀美,所以为中水诗的名篇。【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现在丹徒南。【杳杳(yǎoyǎo)】深远的样子。【荷笠】背着斗笠。荷,背着。【注意读音】杳(y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