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学好透镜双莲初级中学李小鹏在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课本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认为透镜这章节学习很困难,理解、运用受到阻碍,教师在教学中也认为不好教,尝试很多方法。这里我总结一下,几位有经验教师给我指导的方法。首先了解这章的课程标准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里面就是说,既有过程性要求,又有终结性要求。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活动学习这个规律,同时也要知道这个规律的结论,并了解这个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致于教学中出现教学难点原因如下:、易混淆,如焦距、物距和像距,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规律多,在不同的物距条件下所成像的性质不同。,进行探究时缺乏猜想的基础,分析数据归纳规律的能力不强。而理解并熟练掌握该规律必须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些教师自己做演示实验,只让学生观看,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成像规律。有些教师也使用探究式教学,但由于引导学生分析的方法不当,最后只能由教师包办说出规律,失去探究实验的意义。有些教师不能深入研究新教材,对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前教材中要求学生做的一些成像实验重视不够,实验新问题开发不强。对于这章节,可能要拿出较多的课时和时间进行学习和牢固。在学习第一节透镜后,要专门整理一节课时让学生画光路图课,熟悉小孔成像实验现象,掌握光路可逆性的原理,领悟三条特殊的三条光线。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实像、虚象的意义。几何光学图有助于研究后面透镜成像的规律与特点。第三个课时,介绍我们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的情况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教师提出为什么都是凸透镜,成的像为什么会不同?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出下节课探究实验。第四个课时,教师合理分好小组,保证优差生结合、男女学生搭配,保证人人操作,个个能体验实验过程。物理规律的教学适宜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是长期困扰初中物理教师的难题。为让学生能顺利探究出此规律,教师要全盘考虑前后概念的联系,还要在新授课前进行教学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如何创设提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采用什么实验装置?如何用器材进行探究?探究时需要观察、记录哪些数据和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归纳出规律?其中提问题和分析数据是最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学生在探究此规律前应该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呢?这样提问题能使学生知道探究的目的,能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方法,比其他提问方法效果好。时间充分还可以探究一下遮住部分凸透镜成像问题,火焰不在光屏中心如何调节,有多少方法?光屏成清晰的像后,将光屏和蜡烛调换位置会发现什么?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换焦距大(小)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发生了什么?如何操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等等一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