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doc.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doc.doc

上传人:gumumeiying 2016/3/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校预防水痘知识近两周, 我校学生出现几名学生感染水痘, 水痘传染性强,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为了预防水痘在学校大面积传染,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印发此资料,请家长和学生仔细阅读,并配合学校做好预防、治疗工作。传染源: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自水痘出疹前 1~2 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 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主要为 2~ 15 岁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 6 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 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 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 90% 发病, 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 14~ 15 日左右。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 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 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 1~6 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脱症的演变过程, 脱症后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痒明显, 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 4% 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见于 1-10 岁的儿童, 潜伏期 2-3 周。起病较急, 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 24 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 2-3 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肛门等处。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 2-3 周。若患儿抵抗力低下时,皮损可进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临床异型表现有:大疱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儿水痘、***水痘等。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 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皮肤继发感染, 保持清洁避免瘙痒。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 1% 甲紫,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早期采用阿精胞甘 10mg / kg /日或用无环鸟苷 8mg / kg /日,用5~7天, 或加用干扰素, 可抑制病毒的复制。每日肌注维生素 B12500 ~ 1000ug , 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有效的抗***,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预防: 本病的预防重点在管理传染源, 隔离患者至全部症疹为止。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 3日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带状疱疹免疫血浆,以减少发病的危险性。学校主要预防措施: 1 .及早启动流行病预防预案,学****要做到领导重视,措施得力,金费保障,方法落实。 2. 加强水痘防病宣传, 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惯, 做到勤洗手, 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学校要把个人卫生检查纳入到班级管理中去。特别是农村学校,不但要督导学生勤洗澡,勤晒被,勤洗衣,更要学生指导家庭卫生工作。 3. 通风是学校预防水痘的最科学、最经济的方法。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科学通风,门窗对开,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