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00新生儿黄疸.docx

格式:docx   大小:7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00新生儿黄疸.docx

上传人:2024678321 2020/4/17 文件大小: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00新生儿黄疸.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一周内的新生儿,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为多种疾病的主要表现。胆红素重度升高或虽然不很高,但同时存在缺氧、酸中毒、感染等高危因素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多存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需及时正确判断黄疸的性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一、生理性黄疸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暂时性的、轻度的黄疸过程,称为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黄疸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限于面颈部,重者可延及躯干、四肢,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一般无不适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持续7~10天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早产儿由于血浆白蛋白偏低,肝脏代谢功能更不成熟,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生理性黄疸存在个体差异,也因种族、地区、遗传、和喂养方式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如东方人比西方人高,母乳喂养儿较人工喂养儿高。临床在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时,除血清胆红素为重要诊断依据外,必需结合病因和临床表现。早产儿在缺氧、酸中毒、低体温、喂养过迟等情况下血清胆红素虽在正常范围内,已有发生核黄疸的危险,应视为病理性黄疸。另有部分新生儿血胆红素已达高胆红素血症,却找不出任何病因,有可能仍属生理性黄疸。因此对血胆红素>6~10mg/dl的婴儿,均应仔细认真分析查明原因,以免贻误诊断和治疗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µmol/L(),早产儿>(15mg/dl);③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26µmol/L();④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µmol/L(5mg/dl);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1、常见病因A、新生儿溶血病包括Rh和ABO溶血病。特点是黄疸常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进展较快,血清胆红素>~342μmol/L(15~20mg/dl),严重者可伴有贫血、肝脾大、甚至胎儿水肿、胆红素脑病等。(如败血症、化脑、重症肺炎等)时可导致黄疸加重。感染因素除可致溶血外,同时又可抑制肝酶活力,致使肝细胞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而致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一般宫内感染黄疸出现早, 生后感染略晚,同时伴有感染的各种表现。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多数由病毒引起,常见有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 EB病毒等,多为宫内感染。细菌感染如 B族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等引起的肝炎称中毒性肝炎。、缺氧、酸中毒母有妊娠高血压疾病、慢性心肾病、贫血等;或有胎位、胎盘、脐带异常;或为非自然分娩(胎吸、产钳助产),产前用过镇静剂等,均可导致宫内窘迫或生后窒息,加重缺氧和酸中毒。缺氧使肝酶活力受抑制。酸中毒可影响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而加重黄疸。、低血糖、低蛋白血症为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常易发生的并发症,体温不升、低血糖可影响肝酶活性,低蛋白血症可影响与胆红素的结合,而使黄疸加重。-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