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流源村沈姓简史.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流源村沈姓简史.doc

上传人:1650986**** 2020/4/19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流源村沈姓简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中华儿女自称炎黄子孙,这种说法从何而来?我们是否应该推本溯源呢?沈姓作为中国百家姓中按人口数目排至五十余位!沈姓最早的来源于是周文王第十个儿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聃季(字季载),他被分封于沈国,聃季的子孙就以沈为姓!周朝的王室姓为姬,比如周文王的姓名就是姬昌,而周武王的姓名就是姬发,所以作为周文王第十子聃季的子孙的沈姓可以说是姬姓的众多分枝之一。姬姓又是从何而来呢?这就要追溯至三皇五帝中的黄帝(前2697年_前2599年),他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此黄帝就以居住地为姓,故黄帝以姬为姓。而黄帝的曾孙帝喾(三皇五帝中第三位帝王)与元妃(四妃之首姜源)的儿子后稷就是周朝的始祖!所以由此可推出姓沈的人也是黄帝后裔的一支,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说我们是炎黄子孙了。当然沈姓的起源并不仅仅是由聃季这一支而来,但总而言之都是众多炎黄子孙中的一支。从江西省上饶县田墩镇流源村的《沈氏宗谱》中可以推出,从沈姓的受姓始祖季聃起到目前已传了一百多世。而值得关注的是,聃季沈姓这一脉从第一世到第八十二世可以说都是一脉单传,因为唯独较特别的第十世两兄弟(沈演,沈洗)中,也就只有沈演才得以传承子嗣。从第八十三世(两兄弟沈希颜,沈希曾)开始,沈姓聃季这一脉才开始开枝散叶!八十三至八十九世的字辈和男丁人数分别是:八十三世希2人,八十四世以5人,八十五世一11人,八十六世良6人,八十七世仲8人,八十八世仁13人,八十九世义(大写的义)37人。在前八十九世的传承中,发生很多大事,其中有两件为最,一件是发生在沈姓聃季一脉第二十三世(沈嘉)时发生的,《沈氏宗谱宗》是这样记载的:“敬王十四年春三月晋定公会诸候召陵于楚公不至夏四月晋侯吴子兴楚战于柏举楚师败国祚遂终。。。。”所谓国祚就是指国家灭亡了(“自武王受封至敬王十四年共历二十三世共计六百一十四年)第二件大事是:传至第八十九世(义字辈37人)即明朝时期,因当权者的政策,义字辈的人纷分迁居使沈姓聃季这一脉的沈姓分布迅速扩大。也使沈姓聃季这一脉得到更大的发展!从第一世到第八十九世的先祖们为官者颇多。第八十九世沈义二十七(字子敬)随其亲兄(沈义十六(字子福)在这次迁徙从南京太平府迁至福建建宁县。由于子福公过世后其妻徐妙英携子又移居,所以子敬公也是这次迁居至福建的沈姓始祖。注;(上次迁徙是其祖先第八十三世沈希曾迁居至南京太平府*县)为分尊卑长幼,特设立字派以分辈分。从是第八十九世的子敬公开始依次是:子寅得伯英梦应仲国志安文献绍宗世大永兴词(第一百零八世),现在词字辈也有很多人,世字辈也有多人健在。子敬公也是流源村所有沈姓人的祖先。这就得讲下后一次的迁徙的原因。康熙十三年即1665年因福建绍武建宁县发生靖南王耿精忠变乱(甲寅耿变),族人生命财产毁于一旦。极少数的族人死里逃生,所以就离开老家福建走路来到江西!而这次是由沈国广沈国信沈国善沈志贵沈志耀沈志光(沈姓聃季一脉第九十七世和九十八世)等人从福建出发来到江西,并且寻找适合生存发展的土地,发现离福建较近属江西管辖的如今的流源村大石底黄坑等几个临近地安居落户,娶妻生子。而流源村的外蓬里蓬也正是有先祖刚到这里时搭棚而居,所以地名才有此得出。注;(上次迁徙是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从南京太平府当「涂土」牵至福建绍武建宁县)而流源村沈姓居民从第九十七世繁衍到现在已有近十一代。到目前已有三百四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