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安徽电大《地域文化》形考作业(3).doc.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徽电大《地域文化》形考作业(3).doc.doc

上传人:yinding 2016/3/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徽电大《地域文化》形考作业(3).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安徽电大《地域文化》形考作业( 3) : 安徽(6) 1、唐代是诗歌的时代, 此时安徽诗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出现了池州诗人群和宣州诗人群。这两个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的诗歌非常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 另外, 安徽的巢湖地区还诞生了中唐著名诗人张籍。 2 、在安徽贵池秋浦县,李白居住了数年之久,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著名组诗《秋浦歌》十七首。除了李白外,唐代还有多位名诗人在安徽进行过文学创作,例如曾任滁州刺史的韦应物,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滁州西涧》、《游西山》等;白居易曾在宣州写下《窗中列远岫》、《送侯权秀才序》等作品;曾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陋室铭》、《和州刺史厅壁记》等。 3 、北宋安徽文人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梅尧臣、郭祥正、杨杰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他们的作品源于生活,风格上多承古体,反对西昆体浮靡的词风,艺术成就较高; 另一派是以吕公著、吕希哲等人为代表的“教化”派。他们重道轻文,提倡以理入诗但缺乏现实生活内容。这两派各有特点,共同构成北宋安徽诗坛的风貌,也是整个北宋诗歌创作的缩影。 4、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 17 子,世称宁献王,明初戏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杂剧。他的戏曲理论著作《太和正因谱》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尤其是音韵格律方面的宝贵财富。 5 、郑之珍,明代戏剧作家,著有传奇《目连救母》, 又名《劝善记》。该传奇是在目连传说的变文、杂剧基础上改编而成。剧中写傅罗卜( 法号目连), 为救母去西天取经, 学得佛法后深入地狱, 历经磨难救出母亲的故事。 6、汪道昆在杂剧创作上享有盛名, 今存《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 都是一折短剧, 合称《大雅堂乐府》。内容都借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 《五湖游》述范蠡同西施归隐太湖之事; 《远山戏》取汉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 与曹植的奇遇。 7 、阮大铖,明末著名诗人、戏曲家。其人品行恶劣,在青史上素有骂名,但在文学上却很有成就。有传奇多部,今存《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四种, 合称《石巢四种》。其中又以前二种名气最大。阮大铖的戏剧作品,曲工词丽、情节热闹,尤擅用误会与巧合法制造喜剧效果,在中国古典喜剧的创作上堪称楷模。 8、安徽明代的戏曲作家有:歙县毕尚忠,有戏文《七国志》、《红笺记》;铜陵佘翘,有传奇《量江记》、《赐环记》,杂剧《锁骨菩萨》等;桐城姚康,有传奇《太白剑》等; 休宁汪廷讷, 有杂剧《广陵月》、传奇《环翠堂乐府》十八种。另有歙县汪宗姬、程丽先、吴德修、汪芗、程羽文, 休宁程士廉、程巨源等多人,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时整个徽州地区戏曲创作的繁荣。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吴富体:唐代散文家吴少微,新安人。唐中宗时他与富嘉谟同朝为官且交谊深厚。两人文风相近,力矫徐庾余风,名重一时,号“吴富体”(也作“富吴体”)。《新唐书》中言:“天下文章尚徐庾, 浮俚不竞, 独嘉谟、少微本经术, 雅厚雄迈, 人争慕之,号‘吴富体’。”这里概括了“吴富体”的特点: 以经典为本, 典雅雄厚,气势豪迈。“吴富体”作为唐代古文运动中最早出现的新的散文文体,对古文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苕溪渔隐丛话》: 《苕溪渔隐丛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诗话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