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外企品牌营销策略》.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外企品牌营销策略》.doc

上传人:755273190 2020/4/22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外企品牌营销策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外企品牌营销策略一、中国市场的感性消费特征为跨国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发达国家市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在逐步下降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和自然主义的回潮,北美、西欧和日本等成熟市场的营销竞争方式已经逐渐转入价格竞争的旋涡,对高定价的国际名牌的忠诚度正在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相对便宜的地方性产品。在美国,通过广告树立品牌的商品的统治地位遭受的侵蚀正达到新的深度。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用简单包装材料包装的低价的、籍籍无名的无商标产品开始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起初,它们并未被视为有广告品牌的一个重大威胁,似乎无商标产品和自定品牌最终会自行慢慢消失。但事实并非如此,%猛增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近20%。《商业周刊》报道了至少三位证券分析家的预测:在下一个品牌演变的10年中,这个比例会上升到占市场份额的30%-45%。这种有广告品牌统治地位的下降并非美国独有的现象。《商业周刊》报道说:在欧洲,现在私用标签商品“在英国可能占据了超级市场销售量的32%,在法国则拥有24%的份额。”“自定品牌”通常是零售商大批量进货,去掉制造商的商标而以零售商的商标出现,目的是利用零售商自身品牌的延伸价值,将顾客对著名商店的认知转化为可带来利润的实在好处。“私用标签”则包括制造商不注册的商标和零售商随意标用的标签。这些类别的兴起都在对制造商花巨资树立的注册品牌构成威胁。80年代超过80%的消费者表示“我尽力保持着与知名品牌的联系”,而现在只有不到一半的顾客同意这一说法,而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不断下降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者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特征。这使得许多拥有著名品牌的跨国公司不得不寻找新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2、中国的消费市场正进入感性消费的时代 20世纪末,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到2000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进入小康社会。据统计,我国社会的恩格尔系数已下降到50%以下,像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降到40%以下。中国正式开始向现代化进军,可以预言,中国的消费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感性消费时代,即情有独钟的阶段。在以“感性消费”为基本消费特征的新时代,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物质意义并不特别看中,企业单纯依靠商品或服务的功能特点已越来越难以唤起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消费者注重的是心理(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其消费行为逐渐由“目的消费”转向“手段消费”,从强调生理消费转向注重心理消费。他们以感性杠杆作为衡量消费行为是否合理、商品是否具有吸引力的依据。在消费时,更希望追求体现个体、情趣、被个性化的感受。根据品牌选购商品已成为市场的普遍现象。因为,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不仅可以消除消费者对产品的不确定性和购物风险,更重要的是知名品牌揭示了该产品与别的产品的不同之处:功能价值、愉悦价值和象征价值。一个有趣而令人深思的案例是当有关企业为了获取消费者的相关信息而将“非常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包装瓶中的“可乐”互换,请消费者品尝后说出感受,几乎所有的试验者在品尝“非常可乐”瓶中的“可口可乐”后不是嫌甜就是嫌酸,反正是不好喝。然而当他们品尝“可口可乐”瓶中的“非常可乐”时竟然都说正宗好喝。由此可见品牌所赋予人们生活的意义。而类似这种消费心理的消费特征无疑为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