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学期中论文题目:肺藏象理论的发生学研究学院:基础医学院班级: 2011 级中医学五年制实验班姓名:凌书策学号: 20110122017 指导老师:陈萌 2012 年5月引言中医学融生命科学与人文科学于一体,涉及众多领域和学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元体系,是古代医家医疗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藏象理论体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肺藏象理论体系是中医藏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肺本脏为中心,与腑、窍、体、液、时等共同构成人体的肺藏象理论体系,从独特角度系统说明人体生理、病理,并成为指导中医肺系疾病辩证论治的理论基础。采用发生学方法研究藏象理论就是将藏象理论回置于其产生的具体历史环境下,结合当时的哲学、社会、农业、天文、宗教、伦理道德等因素加以综合动态考察。通过这种动态综合的考察来再现藏象理论发生过程,明确其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挖掘其建构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因素,从而更好的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生学方法是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藏象理论的发生学研究需要涉及文、史、哲三个领域,研究者不但要对藏象理论有深刻理解,更要达到对文、史、哲三个领域的知识能够自由运用。通过对肺藏象理论发生的研究,我领会了运用发生学研究方法研究中医学的大致过程,从中获益匪浅,但相对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系,肤浅、局限、甚至谬误都在所难免。期待在进一步学习中更正、完善。正文一、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肺藏象理论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 呈分叶状,质疏松。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 通窍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肺在五行中属金,为阳中之阴脏。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在五脏六腑中, 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肺与四时之秋相应。在腑,肺脏与大肠构成脏腑表里关系;在窍,肺开窍于鼻;在液,肺与涕相关; 在体,肺外合皮毛;在志,肺藏气舍魄,与悲忧相关;在时,肺与秋气相通应。肺五行属金,为藏之长,位居上焦,为心之盖。肺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外合皮毛;主肃降,通条水道;主治节,朝会百脉;主喉咙通气发声音。“肺者,脏之盖也。”(《素问·病能论》) “肺重三斤二两,六叶两耳,凡八叶,主藏魄。”(《难经·四十二难》)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素问·六节藏象论》)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二、从解剖角度看肺藏象理论《灵枢·师传》云:“五藏六腑者,肺为之盖。”通过大体解剖观察,《内经》得出:“肺者,藏之盖也。”(《素问·病能论》)的结论。“生于肺,如以编裹红…”(《素问·五脏生成篇》)是《内经》对肺脏外观颜色观察的结果。在《内经》之后的许多医家对肺的形态做了更为具体的补充。《难经. 三十三难》云:“肺得水而浮……肺熟而复沉”。在《难经·四十二难》中记载了肺的分叶结构及其重量:“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赵献可《医贯·内经十二官论》云:“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巢,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本之有源,无有穷也。乃清浊之交运, 人身之橐龠。”对肺的部位、形态、颜色、质的做了更为具体的记载,并把肺脏形象的比喻为“人身之橐龠”。(橐龠是古代冶炼用来鼓风吹火的装备,和风箱颇为相似。此处用来比喻肺的呼吸运动。) 可见,对肺的解剖形态的记载散在于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