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当代数码艺术文化浅谈摘要:数码艺术是通过计算机,数字技术等媒介为主要或辅助工具,传达艺术家思想和艺术表现。相比传统艺术,在表现媒介上更为丰富。包括多媒体和数字交互,其应用范围已涉足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多数。研究数码艺术的艺术特征,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动向,同时,也将对数码艺术的创作实践给予启发和引导。关键词:数码艺术;文化;数字化一、思想渊源受杜尚影响,上世纪六十年代艺术家普遍开始将沟通与合作作为关注焦点,它们不断尝试将新的行为模式和新的媒介,借鉴新的人类经验,改变思维方式,探索尝试各种可能性。艺术家尤其关注观众对作品的反馈,希望大众更多地参与到作品当中。在这些艺术家眼中,艺术不仅仅是某个实体存在,它更多地强调过程:艺术形成的概念或思想。上世纪初的量子物理学和上世纪末的神经科学与生物学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佐证了人类曾经的某些“狂想”的科学性,极大地激发并丰富了艺术家的想象。在杜尚作品《大玻璃》中,观众欣赏作品同时,倒影在玻璃的映像,才使作品完整起来,艺术的客体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是接受者,也成为了创造者。佛教《严华经》中,解释世界为一个相互关系的完美网络,在这里所有的事物和事物以一种无限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杜尚认为:“艺术作品不能单独地存在于一个对象中,而是存活在一个系统中,所有的创作行为,并非都是由艺术家独自进行;观察者通过破译和解释其内在的含义把作品与外界联系起来,从而增加了创造性的行为。”艺术出现的新秩序是交互性,它分散了作者的同时,观察者与创造者的界限被打破了。远程通信网络能够将图像和文本组成一种新的结合形式,通过计算机程序将两者结合成一种意识流,这里没有“发送者”和“接收者”,只有“使用者”文本的概念不仅只是现成的结果,而是可以在知识积累过程中不断改写。数码艺术本质上是非物质性的,它于了某种理念基础上构建的世界不仅增强了人们的感知,也改变了人们的感知。在远程交互中的我们不是一个孤立地思考、观察和感受的个体,创造力是共享的,是分散的,它使得人们能够参与全球视野的生产生活中。二、数码艺术的特质数字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互动性与连接。在虚拟现实中的表现特征是远程、沉浸式的。增强现实更接近真实世界。将图像、声音、触觉和气味按其存在形式添加到自然世界中,但减少了沉浸感。数字艺术创作需过程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首先,是同网络连结,并让你全身融入其中,参与系统中并与系统中的其他人沟通交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你的思维是流动的,随之数码艺术作品不断发生转变,最后它可能形成新的影像、新的与人连接方式、新的思维法则和经验。艺术家希望他的作品能不断与人产生互动,在虚拟空间中,人们的意识自由地交流,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观众对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解读。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系统从本质上看是交互、转化的,在很大程度上反对平和的稳定性。《偶然、反讽与团结》中认为通过语言“表现现实”的整个想法以及为所有人找一个单一环境的想法应当抛弃。数码艺术是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结合数字科技与艺术的一门新的互涉学科。它同时兼备工科和文科两种学科性质,结合“艺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同时还将融合其他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生态学、文学、音乐等学科的交涉影响,而且也一定还会吸引更多的不同学科背景的人融入当中。三、当代数码艺术家的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