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韵新颜,唤醒沉睡的老宅古城金阊建设“弘扬名族文化,展现古建精髓,彰显华韵魅力”记苏州古城金阊建设有限公司联系方式: 051278503 苏州,一座浓缩 2500 多年历史和记忆的文化古城,老宅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延续着厚重的史脉,是苏城特有的文化符号。千百年来, 散落在苏州大街小巷的各处老宅, 正默默讲述着古城昔日的浮华与沧桑。如何拂去深宅大院的灰尘, 倾听斑驳记忆深处的沧桑,唤醒沉睡百年的古建筑,让遗落在苏州的古韵遗风穿越时空, 在现代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这是件听着很美好的事, 但真正做起来, 却需要步步用心和珍惜。古老的宅院正在慢慢的消亡。为了留住这些即将湮没在岁月里的沧桑记忆, 姑苏区区委、区政府, 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成立之后, 区委、区政府为加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重组了苏州古城金阊建设有限公司, 专业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内的历史建筑、文控保建筑, 进行修缮、保护、利用。“这些老房子里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精髓, 对古建筑的保护并唤醒,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令人欣喜的是, 已经修复的富郎中巷吴宅, 和正在修复中的大石头巷秦宅,正见证着这种变化。晚清大宅吴宅——再现原汁原味的古朴沧桑富郎中巷吴宅:据《苏州市志》记载, 建于清代, 原宅占地约 3524 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 4142 平方米, 坐北朝南, 系三路五进大宅, 一色穿斗拱式梁架和清水砖外墙, 中路依次为八字墙门、轿厅、大厅、楼亭、堂楼, 均五开间, 后门靠洙泗巷; 东西两路均为三开间。 200 3 年被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市控保建筑,编号 141 。走进养育巷西侧, 一条清幽小巷——富郎中巷,富郎中巷因北宋苏州知府富严居此而名, 两边坐落着粉墙黛瓦的老宅,高墙深院似乎在无声诉说着传奇无数。说起这个富严, 为官清正,一生廉洁。郡人为褒扬他的功德,奏准在他所居之地的东面巷口建立牌坊,名“德寿坊”。巷东德寿坊旁边 20到 24号的老宅, 始建于清代, 名为吴宅。吴氏, 是苏州的望族, 历代名贤辈出, 但这座宅子原主人究竟是谁, 已无从考证。路边墙根有青石界碑, 无字。南向雕麒麟送子,西向雕马上封侯,寓意吉祥,雕琢精美,实在是难得一见。这是一座超过百年历史的老宅子。根据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 195 3 年的考察, 富郎中巷吴宅建于清末民初, 整座格局东西两侧朝南突出, 中路缩进,呈“凹”字形, 建筑雄伟, 工艺精湛。南立面的清水墙充分体现了建筑精细工艺。百年沧桑,繁华洗尽余旧梦。细赏老宅,原为三路五进大宅,中路依次为八字墙门、轿厅、大厅、楼厅、堂楼。轿厅背后的屋檐下有“富贵寿考”的雕砖门楼,四周虽已被烟火熏黑,但纹饰依然清晰。大厅大门两侧的墙壁上, 裸砌的小青砖外墙上, 间隔有序地贴砌着一方方斜角相拼的水磨方砖, 入眼古朴苍老, 泛黄的颜色诉说岁月沧桑, 这种装饰现在苏州城里已不多见。檐下一条长长的清水砖贴边, 构成一条醒目的“雕刻花边”,有常见的花卉纹饰,有传统的戏文故事, 有着专家才能解读的精致花纹。……多少故事, 多少宝藏, 可惜湮没在墙塌垣败间, 修缮前的吴宅处处老态龙钟, 已是美人迟暮。鉴于此, 苏州古建金阊建设有限公司对古宅进行了征收修缮。对其中的部分原住居民进行整体搬迁, 并对部分古建筑进行修复, 吴宅原占地面积 3524 平方米, 建筑面积 2037 平方米, 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