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参考文献页码标注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参考文献页码标注研究.doc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0/4/27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参考文献页码标注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参考文献页码标注研究①具体地,图书、期刊等是页码,报纸是版次,中文古籍的原版往往是卷或部或篇或章,中文古籍的现代影写版、重印版、注释版大多附加符合现代阅读****惯并且经过重新编排的页码。一﹑页码是学术论文著录纸质参考文献出处的基本要素一般来说,经过正式出版物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总要形成相对固定的﹑由标题正文参考文献等3个部分顺序组成的基本结构。其中,参考文献部分用来标记和注明作者撰写学术论文所引用的主要观点﹑数据﹑事例等的出处,以及作者建立立论﹑进行证论﹑得出结论所阅读﹑推荐的主要著作﹑论文﹑资料等的来源。在当代,参考文献作为撰写学术论文的主要依据,普遍取自书报刊盘网所承载的各种字符信息。学术论文的作者和编者能否详实地﹑正确地著录与编校参考文献,以方便受众检索﹑验证﹑利用这些字符信息,直接体现作者是否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甚至决定该论文是否具有令人信服的科学价值,同时也相当程度地证明该论文的编辑水平和出版质量。对于纸质载体的参考文献,无论是引文类型﹑阅读类型﹑推荐类型的信息资源[1-1],还是出自图书﹑报纸﹑期刊﹑论文﹑报告﹑标准﹑专利﹑古籍及其析出文献[1-2]等的信息来源,学术论文的撰写者除了必须著录主要参考文献,列出它们的排列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等基本要素,通常还要标注所用信息位居参考文献的最终位置——页码①,并且与其他著录要素共同形成参考文献出处的完整记载。因此,页码也是学术论文著录纸质参考文献出处的基本要素。二﹑学术论文著录纸质参考文献出处中的页码标注分析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文化传播的现当代,能够大量而集中地发表学术论文的纸质出版物,首先是学术期刊,其次是图书中的各种学术文集,再次是报纸的学术理论版。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这几类纸质出版物刊发的学术论文,著录参考文献出处的方式很不相同。报纸的学术理论版采用“文中注”的办法著录参考文献的出处,甚至不著录参考文献的出处;图书中的学术文集多采用“页下注”的办法著录参考文献的出处;学术期刊采用多种办法著录参考文献的出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著录方式。参考文献出处的著录方式影响、甚至决定其中的基本著录要素——页码的标注方法。从学术论文著录参考文献出处的实际情况看,页码是参考文献出处中使用次数最多、变动最为频繁和最无规律的著录要素。著录的各条参考文献的出处,基本上都要一次标注或者多次标注页码。页码不管是一个还是多个,不管是相同还是不同,它们仅表示学术论文使用的信息在本条参考文献中的精确位置。因此,同报纸和学术文集相比较,学术期刊不但能够充分反映学术论文著录参考文献出处的问题,而且主要反映著录参考文献出处中的页码标注问题。以进入我国中文核心期刊阵列的若干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例: ——有的期刊刊发学术论文,采用“文中注”的办法,把参考文献的出处留在相关的引文之后或者行文中间[2]。——有的期刊刊发学术论文,采用“页下注”的办法,把参考文献的出处单独放在与引文或者行文相对应的当页页脚[3,4]。——有的期刊刊发学术论文,采用“文后注”的办法,把参考文献的出处集中搁置在全文文末,即置于正文之后,专门形成论文的一个独立部分。这类办法分作两类:一类是“部分文后注”,即把参考文献的大部分著录要素放在正文文末,唯独把参考文献的页码要素放在正文部分或者标题部分[5];一类是“完全文后注”,即把参考文献的全部著录要素放在正文文末[6,7-1],只在正文部分或者标题部分,用右上角标的形式标识文后各项参考文献出处的排列序号。——有的期刊刊发学术论文,采用“混合注”的办法,通过“页下注”与“部分文后注”的混合,把引文类型的参考文献的出处放在正文文末,把阅读类型和推荐类型的参考文献的出处放在与行文相对应的当页页脚[5]。显然,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中,著录参考文献出处的现行方式并不完善:参考文献出处的著录位置不一致,连带其中的著录要素——页码标注不规范,不仅扰乱参考文献中的基本著录要素——页码的统一标注,还直接间接地浪费版面的有限资源,影响受众的顺利阅读,损害刊物的视觉效果和学术论文的刊发质量。第一,它造成学术论文刊发版面的格局混乱、功能不清。经过定稿发表的学术论文,依次具有3个功能清晰的“板块”:起引导作用的标题部分,起主体作用的正文部分,起补充作用的参考文献部分。这3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共同组成学术论文及其版面的完整格局。因此,它们本应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然而,“文中注”将参考文献的出处留在引文之后和行文中间,挤占正文部分的自然段落;“页下注”将参考文献的出处放在与引文和行文相对应的当页页脚,破坏正文部分的完整版面;“部分文后注”将参考文献的最后著录要素——页码置于引文之后和行文中间,同样不能排除“文中注”和“页下注”的技术缺陷。运用这些办法著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