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石潭记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作者简介朗读全文,正音篁竹(huánɡ)清洌(liè)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佁然(yǐ)俶尔(chù)翕(xī)忽差(cī)互悄怆(qiǎochuànɡ)幽邃(suì)龚(ɡōnɡ)古●●●●●●●●●●●●●积累字词水尤清洌(清澈)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皆若空游无所依(依托)全石以为(把…作为)底为坻(成为)斗(像北斗星一样)折蛇行卷石底以(而)出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合抱)岸势犬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自我检测一、翻译下列句子: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二、同桌之间任意选择一段,相互检测能否准确的背出。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似的)。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泉在那里。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译文: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逗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那里。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小孩,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作者生动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动描写了小石潭景物的优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之后的失意孤凄之情。思考合作交流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潭中水声悦耳动听,引起作者好奇于是“伐竹取道”,发现了小石潭。2、本文以游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晰,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思路: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潭中景物(特写镜头)→小潭源流(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寓情于景)→交代同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