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研读课标、教材后的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研读课标、教材后的体会.doc

上传人:1651012**** 2020/4/27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研读课标、教材后的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研读课标、教材后的体会一、新旧教材的对比1、机械运动、密度从九年级移到八年级,物态变化移到光学前面。2、第一章:把原来第十二章中第三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移到第一章第一节、把原来第十二章中第一节、第二节移到第一章的第二、三节(因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测量是各种实验的基础。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物理的必要准备。如先学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学到后面的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仪器时,也有了读数的基础。所以教材就从最基本的测量开始)。增加了第四节的内容:测量平均速度。同时原教材是探究如何使用刻度尺,写得很简略,新教材因把此内容放到最前面,所以写得很详尽,包括如何读数,记录。 3、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的基础,如先学****速度”的内容,为后面“声速”“光速”的学****做好铺垫。基于这些考虑,教材把“机械运动”安排在第一章来学****这一章内容是初中物理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对初中物理乃至所有科学的学****都非常重要。        4、第二章: 把原来的一节“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移到第1节中,先讲声音的利用后讲噪声的危害。在学****机械运动的基础上,本章让学生接触声学的初步知识。声现象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而对声的了解则可以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现象的同时,激发他们学****物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本章第一节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第二节探究声音的特征,后两节介绍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利与弊以及防治噪声的方法,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的处理,便于让学生先从整体上认识声现象,再进一步了解声的特征,最后再分析声的利用和危害,让学生较全面地把握关于声的知识。 5、第三章:将“物态变化”一章提到光学前,因为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教学中的难点,延后难点的学****160;6、第四章:把原来光现象中的第6节“看不见的光”移到现在的第5节光的色散中。 7、第五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加入了探索宇宙的历程。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