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马晓芳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打电话”。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4、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教学难点: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优化的思想。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打电话,同学们你会打电话吗?那老师来看看你们到底会不会?    王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教学预设:这时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1:逐个通知;2:帮忙转告)    师:这个帮忙转告,怎么个转告法?你想让几个人去转告?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设计意图::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   师:大家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   (设计意图:猜想一是为了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心中有个疑团,提高探索的欲望。二是要让学生体会验证的必要性。)二、交流比较    1、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反馈: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摆出磁铁。并追问,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    方案一: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二: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三:3组,每组5人(要7分钟)    这几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    方案四:4组(4、4、4、3)(要6分钟)    方案五:3组(6、5、4)(要6分钟)                    师: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生:每个组长都不会闲着了。)    方案六:5组(5、4、3、2、1)(要5分钟)  师: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每分钟通知的人数用不同颜色的笔表示。并让学生讲解。     (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切身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空闲。)三